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994468

石蒜组织培养及其生物多样性的ISSR分析

吕玉华
四川大学
引用
本研究选择西南部分地区及日本的几个石蒜品种,从细胞学和DNA分子角度,分析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状况,对红花石蒜和忽地笑的离体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进行了红花石蒜和黄花石蒜(忽地笑)双鳞片快速繁殖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红花石蒜(Lycoris radiate)在16小时800-1200 1x光照下比黑暗条件下出芽率要高:黄花石蒜(Lycoris aurea)在MS+NAA0.2 mg/L+6-BA4mg/L下出芽率为220%,红花石蒜在MS+。NAA0.2 mg/L+6-BA2 mg/L下出芽率为108%;NAA比IBA有利于石蒜生根;硅藻土显著提高黄花石蒜双鳞片出芽率,活性炭起抑制作用;6%蔗糖浓度有利于红花石蒜小鳞茎增重,MS+6-BA4mg/l+NAA0.5mg/L培养基有利于小鳞茎增殖,切割一刀比两刀有利于小鳞茎增殖。 2.对来自西南部分地区和日本的一些石蒜品种进行了核型研究,发现石蒜存在较大的核型变异。四个不同居群的三倍体石蒜虽然染色体数目都是2n=33,但染色体形态上存在些微的差异,其核型分别为:重庆合川(HC)2n=33=3T+30t;四川大学苗圃(CD)2n=33=33t;日本岩国(YG)2n=33=6T+27t:四川峨眉山(EM)2n=33=18st+15t,染色体形态上存在t,T和st的差别。两个不同居群的忽地笑其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上也有所不同,四川青城山居群核型为2n=14=6m+4T+4t,云南文山居群核型为2n=16=6m+10T。染色体数量均为22的石蒜同样也出现核型上的差别,成都市场购买的两石蒜核型分别为2n=2m+4sm+4st+6t+6T,2n=4st+18t。四川汶川石蒜核型为2n=18=4m+8st+6t,四川都江堰石蒜核型为2n=24=9m+4st+11t,日本(市场购买)石蒜核型为2n=19=4m+2T+3st+10t,三者的核型结构均为首次报道。 3.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实验石蒜居群间和种间共23个样进行了PCR扩增。扩增结果为:从100个引物中筛选的5个引物分别是(CT)8G、(TC)<,8>G、(CT)<,8>RC、(CT)<,8>RG、(CCG)<,6>,除(CCG)<,6>外其共同特征是C和T两个碱基的8个串联重复,说明石蒜属DNA分子中广泛存在着CT或TC的串联重复序列。石蒜9个种间的PCR扩增结果是6个引物(包括引物58R)共得到414条扩增带,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9-25条多态性带,平均22条,DNA片断大小分布在200-2500bp之间,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134条,占32%。多样性分析结果为:三倍体石蒜居群间的扩增没有出现特异性条带,表明红花居群间具高度的遗传一致性;其余9个种的扩增电泳图谱经POPGENE软件分析,表明黄花石蒜多样性最高,白花次之,红花石蒜多样性最低;成都市场购买的二倍体红花石蒜(CSl)与日本市场购买的白花石蒜(RS)距离最远,日本广岛的白花石蒜(GD)与四川青城山(QC)距离最近。UPGMA聚类结果显示,9种石蒜被分为2大类:出叶期为春天(CSl)和出叶期为秋天的石蒜(余下8种)各为一类,与形态学观察相一致;除产于四川都江堰石蒜外染色体为22和33的石蒜(染色体长度短,成棒状I型结构)与染色体为14、16、18、19的石蒜(染色体长度较长,成V型和Ⅰ型两型染料结构)能相互分开,以ISSR为基础的UPGMA聚类结果与染色体结构和核型分类的结果基本吻合,说明ISSR可以用于石蒜的分类研究。

石蒜;组织培养;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ISSR分子标记;离体繁殖;核型

四川大学

硕士

遗传学

纳海燕

2006

中文

S682.29;S601

66

2007-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