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蔬菜大棚的土壤质量研究

赵小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引用
在陕西关中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了大棚种植,其虽对农户所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在此同时大棚蔬菜所带来的土壤盐化,质量退化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农户在7-8年的棚菜大棚种植后,病虫害加重,产量会急剧下降,使得农户不得不进行客土种植。本文在系统的研究杨凌蔬菜大棚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生物状况以及土壤硝酸盐和水溶性盐分一年的动态变化后,主要结论如下: 1.在0~20厘米处,蔬菜大棚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含量明显高于露地。速效磷和速效钾也呈高度富集状况(磷平均:113.61mg/kg,钾平均:392.88mg/kg)。且棚龄越高此现象越严重。且土壤pH有明显减少的趋势(7.05-6.8)。随着棚龄的增加土壤全钾含量和碱解氮含量有增加的趋势。 2.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细菌>放线菌>真菌,并且,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与土壤理化性状和酶有关。使用年限高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较高。无论根际土壤还是根区土壤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在发生病害的根外土壤中,与大棚健株对比,细菌,放线菌随发病的加重呈明显的减少趋势,真菌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在发生病害的根区土壤,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呈现出随病害的加重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数量在病株中期达到最大,且均高于露地。真菌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除在发病早期的值略小于健株。 3.各种酶的含量均大于露地,磷酸酶含量表现出随棚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2005年3月采样的磷酸酶含量要整体小于2004年10月采样所测得的结果。这与2004年10月采样时施肥有关。土壤脲酶含量在3年的大棚中达到最高,这与全氮全磷变化相一致。过氧化氢酶含量变化波动很大,2005年3月的过氧化氢酶呈现出随棚龄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过氧化氢酶的减少,影响了土壤的解毒能力。其含量与植物的病害有关。 4.土壤硝酸盐在耕层的含量在不同的时间呈现动态变化,在作物生长期间(2005年3月,2006年1月和2006年3月)达到最大值。大致呈现波峰波谷的周期性变化,在每年的1-3月出现硝酸盐的高峰值,然后逐渐降低,但无论怎样其硝酸盐含量始终是随棚龄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土壤硝酸盐在0~40厘米处的含量都大于露地,这也说明了硝酸盐在表层大量累积。硝酸盐在土层0~20厘米的含量明显大于其在20~40厘米的含量,说明硝酸盐在土层表层中的淋溶已经很剧烈。硝酸盐淋溶量在2006年1月和2006年3月是最大的。棚龄为3年的大棚中的硝酸盐的淋溶量在所有月中都是最大的。精耕细作对硝态氮淋溶的影响很大。土壤硝态氮的淋溶可以在土地闲置后急剧的降低,但其土壤对硝态氮的容纳能力仍然很高。不同的蔬菜对硝态氮的淋溶影响明显。 5.所有土壤中的水溶性盐在0-20厘米处是是露地的1.03-9.1倍。在所有的变化中,露地的EC为0.152-0.263ms/cm,大棚菜地为0.165-1.22ms/cm,可见大棚菜地普遍存在着水溶性盐分累积现象。土壤水溶性盐在土层20厘米以下急剧减少,且之后的变化不是很明显。棚龄为3年的大棚中,土壤水溶性盐在20厘米以下土壤剖面的累积为最大,在棚龄比较大的棚中,其总盐和硝酸盐的相关性很大。在棚龄小的棚中,可以明显的看出相关性要差得多。可见硝酸盐已经成为大棚龄土壤生产的障碍因子。 6.土壤铵态氮在土体中呈现出了季节性的变化,在2005年7月至11月期间,其值比较大,早春2006年1月至3月其值比较小。 7.不控水处理土壤的硝态氮和水溶性盐分含量在土壤表层的淋溶量急剧减少,土壤硝态氮和水溶性盐分淋溶明显。不同的时间在控水处理下土壤剖面20厘米土层的硝酸盐和水溶性盐分平均含量均小于不控水处理,这说明控水处理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下减少土体内硝酸盐和水溶性盐分的淋溶。

蔬菜大棚;土壤硝酸盐;水溶性盐分;酶含量;棚龄;土壤硝态氮;淋溶;控水处理;过氧化氢酶;放线菌;土壤理化性状;露地;真菌;细菌;微生物数;土壤剖面;土层;农户;根区土壤;动态变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硕士

环境科学

吕家珑

2006

中文

S154.4

59

2007-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