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基于数据挖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辨证论治规律的探索性研究

高铸烨
中国中医科学院
引用
本文分为两部分: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 文献综述:本部分分别从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医临床研究概况和数据挖掘在中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医临床研究的特点及不足,并对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了简要阐述,展望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临床研究:目的:1.在个体化原则的指导下,利用冠心病临床科研一体化电子病历采集系统,实时性采集ACS患者的临床信息,将客观真实的数据用于临床研究,实现冠心病电子病历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新理念。 2.分析ACS的证型特点,探索ACS证候要素及辨证标准化、客观化的研究方法。 3.分析ACS的辨症用药特点,探索ACS的辨证论治规律。 4.通过对ACS主症疗效的评价,探索ACS临床疗效评价的新方法。 方法:1.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广东方略公司联合开发的冠心病临床科研一体化电子病历采集临床信息并录入数据。 2.利用ORACLE工具合并三家协作单位9台电脑的临床信息数据库,并完成临床信息的数据预处理。 3.利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证候要素采用R聚类的K-means法进行聚类分析。 4.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数据库对中药性味归经进行联机分析处理(OLAP)。 5.利用WEKA工具实现的Apriori算法对辨症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6.利用ORACLE、WEKA工具实现ACS主症随机行走模型评价。 结果:1.临床一般资料:应用本系统共采集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例372例,数据库记录信息达16万多条。372例ACS患者中男性191人,女性181人。患者中年龄最大91岁,最小41岁,平均年龄68.67±10.39岁。约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 2.3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辨证情况:372例ACS患者现病史症状中,胸闷出现的频率最高,有353例,占94.89﹪,胸痛有228例,占61.29﹪,乏力184例,占49.46﹪,气短182例,占48.92﹪,心悸148例,占39.78﹪,喘憋142例,占38.17﹪;代表了ACS的主要症状。 患者舌质多见暗红、淡暗、紫暗,苔质多见腻苔、薄苔、厚苔,苔色多见白色、黄色,说明ACS患者多见血瘀、痰湿之象。患者脉象总体上比较散乱,说明脉象的个体差异较大。 参照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按本虚标实归类汇总后,瘀证271例,占72.85﹪,痰证176例,占47.31﹪,气虚证118例,占31.72﹪,气阴两虚证67例,占18.11﹪,阴虚证33例,占8.87﹪,气滞证24例,占6.45﹪,显示了瘀证、痰证、气虚、气阴两虚、阴虚、气滞分别是ACS较常见的基本证候。 3.3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证候要素的聚类结果: 将四诊信息聚成2-11类后,发现聚成8类与中医某些证型相类似。第一类可归属“气虚证”,证见气短,动则气喘,乏力,神疲,纳差,舌淡红,苔白,苔薄,脉细;第二类可归属“痰瘀互结证”,证见头晕,咯痰,唇色紫暗,形体偏胖,苔黄,苔腻,舌暗红,脉弦滑等;第三类可归属“痰浊偏热证”,证见咯痰,形体偏胖,咳嗽,咽干,耳鸣,苔黄,苔厚,苔腻,舌红,脉弦滑;第四类可归属“阴阳两虚证”,证见心悸,喘憋,手足心热,水肿,遇寒加重,舌红,苔白,苔腻,脉结代等;第五类可归属“气阴两虚证”,证见乏力,气短,咽干,自汗,手足心热,心烦,舌淡,苔白,苔薄,脉细等;第六类可归属“肝肾阴虚证”,证见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淡红,脉结代等;第七类可归属“心血瘀阻证”,证见胸痛,乏力,舌紫暗,舌有瘀斑,苔白,苔腻等;第八类可归属“气虚血瘀痰阻证”,证见胸痛,胸闷,乏力,气短,自汗,心悸,喘憋,唇色紫暗,舌淡,舌暗红,苔薄,苔腻,脉弦滑等。 聚类结果的类别间距离进行方差分析表明,类别间距离差异的概率值P<0.01,即聚类效果较好。 4.3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情况: 常用治法依次是活血化瘀法、化痰法、补气法、养阴法、理气法、益气活血法等。常用方剂依次是自拟方、瓜蒌薤白半夏汤、温胆汤、生脉散、二陈汤、炙甘草汤、血府逐瘀汤、四君子汤等。常用中药依次是茯苓、丹参、党参、陈皮、半夏、赤芍、当归、桃仁、川芎、红花、麦冬等。中药性味依次是温性、平性、寒性,甘味、辛味。中药归经依次是脾、心、肝、肺、胃、肾经。常有中成药依次是生脉针、三七总皂甙针、丹参针、葛根素针等。常用西药依次是抗血小板类药物、硝酸酯类、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 5.3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辨症用药规律的关联规则挖掘: 胸闷的辨症用药规律:治疗ACS患者胸闷症状时,常用的中药配伍有:五味子配麦冬、桃仁配红花、炙黄芪配丹参、半夏配丹参等;胸闷兼有乏力、气短症状时,常用的药味有茯苓、炙甘草;胸闷兼有舌暗红时,常用的药味是丹参;胸闷兼有苔腻时,常用的药味是茯苓。 胸痛的辨症用药规律:治疗ACS患者胸痛症状时,常用的中药配伍有:竹茹配茯苓、陈皮配茯苓、麦冬配丹参、桃仁配枳壳配红花、桃仁配茯苓配红花、赤芍配川芎配桃仁配红花等;胸痛兼有乏力症状时,常用的中药配伍有白术配茯苓、党参配麦冬配五味子等;胸痛兼有乏力和气短症状时,常用的中药配伍有五味子配麦冬、党参配丹参等;胸痛兼有舌暗红时,常用的中药配伍有红花配丹参;胸痛兼有苔黄时,常用的中药配伍有半夏配丹参;胸痛兼有苔腻时,常用的中药配伍有桃仁配红花,栝蒌配半夏。 乏力的辨症用药规律:治疗ACS患者乏力症状时,常用的中药配伍有:麦冬配丹参、川芎配五味子配麦冬、党参配麦冬配五味子配丹参、赤芍配丹参配党参、薤白配栝蒌配丹参等;乏力兼有气短症状时,常用的中药配伍有党参配麦冬配丹参等;乏力兼有气短及/或苔腻时,常用的中药配伍有茯苓配炙甘草。 气短的辨症用药规律:治疗ACS患者气短症状时,常用的中药配伍有:白术配茯苓、赤芍配桃仁配红花、丹参配栝蒌配半夏等;气短兼有乏力/苔腻症状时,常用的药组有党参配麦冬配丹参、五味子配丹参配麦冬等。 心悸的辨症用药规律:治疗ACS患者心悸症状时,常用的中药配伍有:赤芍配丹参、麦冬配丹参、陈皮配茯苓、党参配丹参、半夏配丹参等;治疗心悸兼有苔腻、舌暗红、苔黄时,常用的药味是丹参、茯苓。 喘憋的辨症用药规律:治疗ACS患者喘憋症状时,常用的中药配伍是泽泻配茯苓、白术配茯苓、丹参配炙甘草配茯苓等;喘憋兼有苔腻、苔黄时,常用的中药配伍是炙甘草配茯苓;兼有水肿时,常用的中药配伍是茯苓配丹参。 5.3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 3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时,中成药常以丹参针、生脉针、三七总皂甙针、刺五加针、葛根素针与西药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口服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针剂、他汀类降脂药联合应用,构成了不同组合,但没有固定规律。 对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在治疗AC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方面分别进行了χ2检验,显示存在差别,并有统计学意义。 6.ACS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随机行走模型 对ACS患者主症胸闷、胸痛、气短、乏力运用随机行走模型进行评价,显示胸闷随机行走2562次,症状改善总积分561分,比值4.6;胸痛随机行走2523次,症状改善总积分429分,比值5.9;气短随机行走2152次,症状改善总积分298分,比值7.2;乏力随机行走2151次,症状改善总积分221分,比值9.7;四主症指数定律(即幂律)值均<0.5,说明在症状演变过程中存在干预措施;曲线图显示大概在住院后2天左右四主症均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结论:1.根据聚类结果,可将ACS证型归纳为气虚证、痰瘀互结证、痰浊偏热证、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痰阻证。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目前ACS的证型分布现状。 2.根据关联规则结果,发现了一些治疗ACS的常用中药配伍:黄芪配丹参、半夏配丹参、麦冬配丹参、党参配丹参、薤白配丹参、赤芍配丹参、茯苓配丹参。提示目前ACS的中医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痰、养阴治法为主,与聚类结果的证型一致。 3.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使用不同西药在中医证型上存在分布差异。符合目前西药个体化用药的趋势,结合中医证型研究,将为现代医学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 4.主症随机行走模型评价显示在患者住院的前3天受到了比较明显的干预措施。症状改善积分方面,胸闷优于胸痛优于气短优于乏力。

急性冠脉综合征;辨证论治;辨症用药;数据挖掘;聚类分析

中国中医科学院

硕士

中西医结合

苗阳

2006

中文

R541.4;R259.414

83

2007-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