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933609

乳腺炎发病机制及黄芩苷治疗作用研究

赵永旺
河北农业大学
引用
本试验用乳腺炎患牛奶样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制成细菌悬液,通过乳头管将细菌悬液注入泌乳母鼠乳池内,诱发小鼠乳腺炎。在建立小鼠乳腺炎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细菌计数,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等方法研究了乳腺炎模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诱发的乳腺免疫反应,及中药单体成分黄芩苷对乳腺炎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显示:模型组母鼠乳腺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数在攻菌后24h达到峰值,48h时有所下降,72h时又有所增多;模型组乳腺组织在攻菌后12h出现明显病变,并随感染时间延长有加重趋势;模型组脱颗粒肥大细胞数在攻菌后6h极显著多于生理盐水组(分别为0.960±0.735和0.200±0.408个/视野,40倍物镜下,下同,P<0.01);模型组肥大细胞数在攻菌后12h显著多于生理盐水组(分别为3.320±1.069和2.080±0.954个/视野,P<0.05)。脱颗粒肥大细胞数和肥大细胞总数随感染时间延长呈增多趋势;模型组树突状细胞数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渐增多,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在攻菌后48h显著增多(P<0.05);模型组CD4+T细胞数随攻菌时间延长呈增多趋势,但和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模型组CD8+T细胞数在攻菌后72h极显著多于生理盐水组(分别为7.120±1.201和5.920±0.762个/视野,P<0.01);模型组TNF-a水平在攻菌后6h达到峰值,和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极显著(分别为14.041±0.633和3.624±0.305ng/mL,P<0.01);模型组IFN-γ水平在攻菌后6h达到峰值,和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极显著(分别为28.490±0.871ng/mL和8.214±0.327ng/mL,P<0.01)。模型组TNF-a和IFN-γ水平在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在攻菌后48h降至最低点(分别为7.182±0.437和7.686±0.928ng/mL),在攻菌后72h有所升高。提示在感染早期,脱颗粒肥大细胞数急剧增多,TNF-a和IFN-γ水平急剧升高可能是促使乳腺急性炎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治疗组乳腺内细菌数在攻菌后24h极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7.189±0.232和8.092±0.461lgCFU/g乳腺组织,P<0.01),此后治疗组细菌数逐渐下降,乳腺炎症明显减轻,全身症状逐渐缓解;治疗组脱颗粒肥大细胞数在攻菌后6h比模型组显著减少(分别为0.600±0.645和0.960±0.735个/视野,P<0.05),提示黄芩苷能够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其脱颗粒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和模型组相比,治疗组CD4+T细胞有所增多,CD8+T细胞显著减少(P<0.05),CD4+/CD8+T细胞比值升高,表明黄芩苷能够调节细胞免疫,提高乳腺免疫力。治疗组TNF-a和IFN-γ水平在感染后6h、12h、24h、72h极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在48h比模型组高,表明黄芩苷能够调节TNF-a和IFN-γ的分泌,使其维持在一定水平,既参与抗菌免疫又防止造成组织过度炎症。上述结果表明,黄芩苷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繁殖降低乳腺感染程度,调节乳腺免疫减轻乳腺炎症并缓解全身症状,对急性乳腺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乳腺免疫;黄芩苷

河北农业大学

硕士

临床兽医学

李铁拴;王家鑫

2006

中文

S857.26;S853.7

52

2007-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