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933582

城市居住郊区化趋势分析与研究

段云鹏
河北农业大学
引用
居住郊区化是城市人口从市中心区迁向郊区居住的过程。从国际经验看,居住郊区化往往先于其他城市职能的郊区化,如工业、商业、服务业的郊区化以及办公的郊区化。西方发达国家1920年代开始产生的居住郊区化,主要是由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过高而导致居住条件恶化后,一些有经济实力并拥有私人交通工具的中产阶级率先迁向居住环境较好的郊区而引起的。根据周一星、宁越敏等的研究,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在上世纪80年代郊区化己初现端倪,进入90年代以后,郊区化特别是居住的郊区化趋热更加明显。通过对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大连、广州等大城市的研究表明,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已经进入了居住郊区化阶段。虽然城市人口居住郊区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交通的改善、生活日益富裕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普遍的规律性,但由于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制度、历史文化背景、城市化水平等的不同,城市居住郊区化发生的原因及造成的结果均有一定差异。因此,对于我国特定社会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所处阶段下城市居住郊区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发展的快速阶段,但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我国的城市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以后,随着地方政府权利的逐步增大,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和住房制度以及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我国城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 作为郊区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居住郊区化的发展趋势、发生的动力机制、居住郊区化中居民迁居行为以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有利于从更多的角度来观察城市的郊区化过程。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著名学者对我国大城市的郊区化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但具体到居住郊区化的研究还不多。西方居住郊区化的进程大致反映了我国城市居住郊区化的一般特征,通过对西方居住郊区化发展的分析探讨我国居住郊区化产生的动力机制、居民迁居的一般行为,并对我国居住郊区化对城市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引导我国居住郊区化的合理、健康发展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城市;居住郊区化;城市发展;土地使用制度;住房制度;户籍管理制度

河北农业大学

硕士

城市规划与设计

高文杰;纪江海

2006

中文

TU984.12

48

2007-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