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933103

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血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王坤
佳木斯大学
引用
目的:观察硬膜外注入低剂量吗啡/氯胺酮作超前镇痛,对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并评估其超前镇痛的安全性;通过观察两种不同镇痛方式,对患者血中IL-2、SIL-2R和CRP含量的影响,来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围术期应激免疫系统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术后镇痛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实施上腹部手术的65岁以上老年病人,随机等分成四组:术后自控镇痛组(Ⅰ组)、超前自控镇痛组(Ⅱ组)、术后持续镇痛组(Ⅲ组)、超前持续锁痛组(Ⅳ组)。麻醉方法均为静吸复合全麻。镇痛方法:Ⅰ组(对照组N=10),术前30分钟,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导管注入0.9﹪生理盐水6ml,手术结束后30min,开始自控锁痛。自控配方:0.2﹪罗派卡因20ml加吗啡10mg氯胺酮40mg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0ml的混合液,负荷剂量5ml,PCA量3ml,背景输注量2ml/h,锁定时间15min。Ⅱ组(实验组N=10),术前30分钟,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导管注入0.2﹪罗哌卡因6ml加入吗啡2mg氯胺酮10mg,手术结束后30min,开始自控镇痛。自控药物配方及参数设置同Ⅰ组。Ⅲ组(对照组N=10)镇痛方法:同Ⅰ组,手术结束后30min,开始持续镇痛。持续锁痛药物配方同自控镇痛配方,输注量2ml/h。Ⅳ组(对照组N=10)镇痛方法:同Ⅱ组,手术结束后30min,开始持续镇痛。药物配方及参数设置同Ⅲ组。Ⅰ组、Ⅰ组患者于术前1h、术后1h、术后24h、术后72h四个时间点,记录MAP、SPO2、VAS评分和PCEA使用情况和副反应发生情况。Ⅲ组、Ⅳ组分别于四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自细胞介素2(1L-2)、游离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 结果:1.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两组患者MAP、SPO2监测指标变化在围术期均维持平稳。MAP无明显波动,SPO2两略有降低,但实际差别很小,无临床意义,两组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VAS评分:术后1h无论静止或活动VAS评分均在2分内,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h两组VAS评分较术后1h略有升高,但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疼痛难忍(VAS>5)的情况。静止和活动时Ⅱ组VAS评分较Ⅰ组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2h两组VAS评分较术后24h略有下降。无论静止或活动时,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PCEA使用情况:首次按压时间Ⅱ组较Ⅰ组略长,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按压次数Ⅱ组较Ⅰ组略少,两组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药用量Ⅱ组较Ⅰ组明显减少,术后72h两组吗啡用量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4.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精神症状发生率均较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未受影响,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5.两组患者术后血中SIL-2R和CRP含量较术前逐渐升高,术后24h达峰值,此后逐渐恢复,72h基本恢复至术甜水平。组间比较:Ⅳ组SIL-2R和CRP的含量的变化幅度均小于Ⅲ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血中IL-2含量较术前则逐渐降低,术后24h降至最低值,72h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Ⅳ组变化幅度小于Ⅲ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7。 结论:(1)硬膜外注入低剂量吗啡/氯胺酮混合液作超前镇痛,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增加术后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说明硬膜外应用超前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2)硬膜外超前镇痛,减轻机体免疫系统干扰,有效调控病人术中、术后伤害性刺激激发的应激反应,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稳定,是种较好的减轻免疫抑制的方法。

超前镇痛;术后镇痛;上腹部手术;氯胺酮;吗啡;自控硬膜外镇痛;细胞因子

佳木斯大学

硕士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左会明

2006

中文

R619.9

44

2007-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