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931285

应用AFLP技术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五种海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

刘晓慧
辽宁师范大学
引用
本文应用AFLP和16SrRNA基因片段序列两种分子标记,对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nudus)、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intermedius)、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pulcherrimus)、海刺猬(Glyptocidariscrenularis)和紫海胆(Anthocidariscrassispina)五种我国主要经济海胆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海胆优良品种的选择和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性资料。海胆属于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游在亚门(Eleutherozea)、海胆纲(Echinoidea)。 目前,国内外关于海胆生化、遗传和形态学方面的研究都有报道,但应用分子标记研究海胆系统学和遗传多样性的相关报道较少。 通过AFLP技术对五种海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所筛选的四对引物E33M50、E32M54、E32M59和E38M62共扩增得到221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比率最高的是马粪海胆(MF),比率为46.61﹪,最低的是海刺猬(HCW),比率为30.77﹪。Shannon指数(Ⅰ)的变化范围在0.2511~0.1628之间,Nei指数(H)的变化范围在0.1702~0.1101之间,两个指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并且与多态位点比率分析结果相吻合。由此可以推断所分析的五种海胆种内的遗传变异情况:马粪海胆(MF)的遗传变异水平最高,海刺猬(HCW)的遗传变异水平最低。AFLP扩增获得的五个海胆种群的总的基因多样性(Ht)为0.3020,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122。AMOVA分析的结果显示:五种海胆的变异76.91﹪存在于种间,种群内的变异为23.09﹪,说明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为种群间。 在系统发育方面,基于AFLP和16SrRNA基因两种方法的研究结果,应用Popgen32和Mega3.0计算出相对遗传距离指数,用UPGMA法、NJ法和MP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为光棘球海胆(GJQ)首先与马粪海胆(MF)聚在一起,然后再与中间球海胆(ZJQ)聚在一起,说明光棘球海胆(GJQ)与马粪海胆(MF)的亲缘关系较近,其次是中间球海胆(ZJQ),而紫海胆(ZHD)和海刺猬(HCW)与以上三种间的关系较远。

海胆;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海洋生物学;基因序列分析

辽宁师范大学

硕士

海洋生物学

侯林;周遵春

2006

中文

Q959.268;Q31;P735

73

2007-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