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927810

水稻包穗基因SHP6的遗传与定位

朱克明
扬州大学
引用
在目前生产上所用的水稻不育系均存在不同程度包穗现象,需要喷施大量的赤霉素以促进穗茎节的伸长,完成异花传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杂交稻制种的成本。研究水稻包穗的机制,有助于降低杂交制种成本和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 本研究所用包穗突变体来自于本实验室组织培养过程中获得的粳稻品种中花11号转基因株系。包穗突变体在苗期和分蘖期植株表型与中花11相似,而在抽穗期时,突变体穗颈节不伸长,植株表现为穗部被剑叶叶鞘包裹,与包穗突变体shp1相似。遗传分析和等位性测验表明该突变体的表型受隐性单基因控制,且不与SHP1,SHP2和SHP5等基因等位,将这个基因暂命名为SHP6。激素处理的结果显示,包穗突变体shp6的包穗性状表现为GA3敏感型。为了克隆SHP6,本研究中利用该突变体与籼稻TNl杂交,在F2群体中挑选出296个突变个体用作定位群体。初步定位显示第2染色体短臂上的5个SSR标记RMl347、RM5862、RM5699、RM324和RM521与SHP6紧密连锁。通过新发展的标记将SHP6进一步定位在标记SH003和SH006之间,约1000kb的基因组DNA区域。SHP6基因的分子定位为进一步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打好了良好基础。

水稻包穗;shp6突变体;SHP6基因;图位克隆;杂交育种

扬州大学

硕士

遗传学

程祝宽;钱前

2006

中文

S511.035.1

47

2007-07-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