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中链甘油三酯干预对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影响

孙静
中山大学
引用
近十年的研究证实,白色脂肪组织不再只是一个储存能量的惰性组织,而是参与调节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大量证据显示,肥胖实际上是一种慢性低水平炎症状态,而AS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发展的病理结果,容易导致T2DM患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因为脂肪组织可特异性分泌一些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包括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抵抗素(Resistin)以及和一些趋化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a(TumorNecrosisFactor,TNF-a)、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等。当机体总脂肪含量增加时,大多数这些脂肪细胞因子的血浆浓度会上升,但Adiponectin的血浆水平是下降的,且与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体脂百分比、腰臀比(Waist-to-HipRatio,WHR)呈负相关。肥胖者Adiponectin分泌减少的机制尚未明确,临床研究显示Adiponectin血浆浓度主要受内脏脂肪调节。越来越多的数据提示Adiponectin具有抗炎的作用,可通过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来阻止TNF-a引导的单核细胞向内皮细胞黏附;也可直接刺激巨噬细胞产生抗炎细胞因子IL-10;在内毒素刺激的巨噬细胞中,抑制TNF-a和IL-6的产生。相反,MCP-1则是一种调节单核细胞聚集并进入血管壁AS损伤处的趋化因子,由AS斑块中的平滑肌和内皮细胞持续分泌。最近的研究还认为白色脂肪是MCP-1的主要来源,故肥胖状态下MCP-1水平更高。大量的人群研究显示,血浆MCP-1水平与传统AS危险因素如年龄、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强烈相关,提示MCP-1介导AS效应。 通过调整饮食减肥来降低AS危险性,明显优于药物作用,但长期进行传统低脂膳食可能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的丢失,所以在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改善脂类摄入品质和构成非常重要。中链甘油三酯(MediumChainTriglyceride,MCT)容易吸收、直接通过门静脉转运至肝脏并且不依赖肉毒碱就可直接迅速进行β氧化,不易造成脂肪储存,可以考虑代替部分传统膳食油脂长链甘油三酯(LongChainTriglyceride,LCT)。临床干预试验提示,MCT是一种有效的“减肥”脂肪。但MCT对血脂影响的研究结果存在分歧,有研究认为摄取MCT/LCT混合的膳食油脂后血浆TC和LDL-C水平都比摄取LCT的低,也有研究认为MCT会增加健康者血浆LDL-C和TG水平从而增加AS的危险性,可能与食用量和时间有关。调节脂肪分化和脂质代谢的核转录因子过氧化酶体增殖物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s-ActivatedReceptorgamma,PPARγ),也可通过免疫调节和炎症控制来影响AS的发生过程。动物研究提示MCT下调PPARγ的mRNA表达,从而抑制脂肪的合成。对减少脂肪储存有明显作用的MCT,在帮助T2DM患者控制体重的同时,对该人群血脂、脂肪因子和炎症因子等AS危险因素的影响如何,是本研究关注的内容。 研究目的在传统脂肪LCT和不同食用量MCT的膳食干预下,观察和比较它们对T2DM患者: 1.体重和脂肪分布的影响;2.血脂和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影响;3.脂肪因子Adiponectin和MCP-1血浆水平的影响;4.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东山区人民医院非住院T2DM患者中随机抽取志愿者。筛选标准:1)病史在5-10年内;2)年龄在45-65岁之间;3)近3个月内体重稳定;4)目前未使用胰岛素治疗;5)未服用影响血脂代谢的药物;6)进餐规律,较少外出就餐;7)病情稳定,无心血管、胃肠道、肾脏或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甲状腺机能正常;8)广州市区居民 2.分组方法MCT组(14例):食用油全部为MCT油;MCT/LCT组(23例):食用油50%为MCT油,50%为普通粟米油;LCT组(20例):食用油全部为普通粟米油;干预时间:12周。 3.检测指标和方法3.1体格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BMI=体重(kg)/身高2(m2),WHR=腰围(cm)/臀围(cm) 3.2膳食记录和评价在实验前期和末期,采用称重法记录3天饮食情况,“计算机膳食指导服务系统(CDGSS3.0)”分析评价热能、三大营养素摄入量。 3.3血样采集在干预0、6、12周时分别抽取早晨空腹肘静脉血9ml,30min内以3000rpm左右的转速离心,分离的血浆置-40℃冰箱保存待测,剩余的血细胞进行单个核细胞分离和总RNA提取,总RNA溶于DEPC水中,置-80℃冰箱保存。 3.4血脂和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检测血浆TC、TG、LDL-C和HDL-C检测:酶法;血浆apoA1和apoB检测:免疫透射比浊法;计算LDL-C/HDL-C比值和apoA1/apoB比值;血浆脂肪酸构成检测:气相色谱法;血浆Adiponectin和MCP-1检测:ELISA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PARγmRNA检测:RT-PCR法。 3.5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x±SD表示。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法比较每个膳食组的各指标随干预时间变化情况,SNK法比较膳食调节的3个时期差异,协方差分析比较3种膳食处理效应的差异。将P<0.05作为检验水平。 实验结果1.不同实验组实验前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膳食、用药、体格、血脂等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不同实验组实验后的膳食情况实验后期MCT/LCT组摄取的总能量、蛋白质量和脂肪量比LCT组的低(P<0.05、P<0.05和P<0.05),MCT/LCT组摄取的脂肪量也比MCT组低(P<0.05)。 3.不同实验组的体格测量情况3.1与实验前体重相比,MCT组12周时体重下降(P<0.05),MCT/LCT组6周时和12周时体重也下降(P<0.05和P<0.05);与LCT组相比,6周和12周时MCT组和MCT/LCT组体重均较低(P<0.05)。 3.2与实验前BMI相比,MCT组12周时BMI下降(P<0.05),MCT/LCT组6周时和12周时BMI也下降(P<0.05和P<0.05);与LCT组相比,6周和12周时MCT组和MCT/LCT组BMI均较低(P<0.05)。 3.3与实验前腰围相比,MCT组6周和12周时腰围均缩小(P<0.05和P<0.05),MCT/LCT组12周时腰围也缩小(P<0.05);与LCT相比,6周时MCT组和MCT/LCT组腰围明显较小(P<0.01和P<0.01)。12周时MCT组和MCT/LCT组腰围小于LCT组的同期腰围(P<0.05和P<0.05)。与实验前WHR相比,MCT组6周和12周时WHR减小(P<0.01和P<0.05);与LCT组相比,12周时MCT的WHR明显较小(P<0.01)。 4.不同实验组的血脂和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4.1与LCT组TC水平相比,12周时MCT/LCT组的TC水平较低(P<0.05)。 4.2相比实验前LDL-C水平,MCT/LCT组6周和12周时的LDL-C水平均下降(P<0.05和P<0.05);相比6周时LDL-C水平,MCT组12周时的LDL-C水平下降(P<0.05)。 4.312周时LCT组的HDL-C水平高于同期MCT组的HDL-C水平(P<0.05)。 4.4与实验前长链饱和脂肪酸(LCSFA)水平相比,LCT组6周时的LCSFA明显上升(P<0.01);与LCT组的LCSFA水平相比,6周时MCT组的LCSFA水平较低(P<0.05)。 5.不同实验组的血浆脂肪因子水平和PPARγmRNA表达情况5.1与实验前Adiponectin血浆水平相比,MCT组6周和12周时的水平升高(P<0.05和P<0.05),MCT/LCT组6周和12周时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和P<0.01);与LCT组Adiponectin血浆水平相比,6周时MCT组和MCT/LCT组的水平均较高,12周时MCT/LCT组的水平也明显较高(P<0.01)。 5.2与实验前MCP-1水平相比,MCT组6周时的水平下降(P<0.05);与LCT组MCP-1水平相比,6周时MCT组的水平较低(P<0.05)。 5.3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PARγmRNA表达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前提下,用MCT取代全部或部分膳食脂肪,具有降低体重和腰臀比的效果; 2.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前提下,用MCT取代部分膳食脂肪,具有降低血浆TC、LDL-C水平的作用,提示MCT与LCT混合食用有助于改善T2DM患者的血脂; 3.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前提下,用MCT取代全部或部分膳食脂肪,血浆抗炎脂肪因子Adiponectin水平上升,促炎脂肪因子MCP-1水平下降,提示MCT有助于减轻T2DM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水平。

中链甘油三酯;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脂肪细胞因子;糖尿病

中山大学

硕士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马静

2006

中文

R587.1;R543.5

62

2007-07-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