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909480

4-6岁儿童的焦虑、人际认知问题解决及两者的关系

赵金霞
山东师范大学
引用
焦虑(anxiety)是较为常见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之一,是指儿童对外部事件或内在想法与感受的一种不愉快的体验。如果儿童的焦虑程度恰当并主要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情境,可视为一种正常的反应;如果儿童的焦虑程度过高或泛化,则易成为一种病理或异常状态,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行为、自我意识和日常生活。近年来,西方心理学工作者对儿童的一般焦虑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儿童的焦虑与人际认知问题解决(ICPS)技能间存在密切关系。与高焦虑儿童相比,低焦虑儿童能够更有效、更适当地解决人际认知问题。然而,在强调规范、控制的中国,儿童的一般焦虑问题及其对社会适应的不良影响可能与西方有所不同,但至今尚缺乏研究。本论文首先对国外有关焦虑问题的研究做详尽的文献综述,同时,对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问题,并以中国学前儿童为被试进行了三项实证考察,即在修订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父母报告)》的基础上,分别探讨4-6岁儿童的焦虑、人际认知问题解决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两者的关系。通过对本研究的结果和西方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以期探明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儿童早期焦虑问题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研究一以中国学前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Spence的《学前儿童焦虑量表(父母报告)》进行修订。 研究二以4-6岁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4-6岁儿童焦虑的结构与发展特点。 研究三以4-6岁儿童为被试(从研究二中随机抽取260名),采用个别测查法考察4-6岁儿童人际认知问题解决的发展特点,进而探讨焦虑与人际认知问题解决的关系。 上述三项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Spence的《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用修订后的量表对4-6岁儿童的焦虑症状进行诊断,其检出率为23.8%。 24-6岁儿童的焦虑结构包括分离焦虑、躯体伤害恐惧、社交恐惧、强迫性神经症障碍和广泛性焦虑5个维度,躯体伤害恐惧在学前期相对保持稳定,其它各焦虑症状随年龄增长均呈下降趋势。 3整体而言,4-6岁儿童最高水平的焦虑症状为躯体伤害恐惧,其次为分离焦虑,再次为社交恐惧和广泛性焦虑,最低水平的焦虑症状为强迫性神经症障碍。 4男孩的社交恐惧和广泛性焦虑显著高于女孩,其它各焦虑症状则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54-6岁儿童生成替代性问题解决策略的能力、对行为结果的预期能力和理解行为原因的能力在数量上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且对行为结果的预期能力在数量上显著高于生成替代性问题解决策略的能力和理解行为原因的能力。 64-6岁儿童人际问题解决策略的数量不存在社交情境间的差异,但其质量却存在社交情境间的差异。具体而言,儿童主要运用“言语沟通”发起与同伴的交往;运用“言语沟通”和“提供利益或分享”维持与同伴的交往;运用“言语沟通”、“让步或脱离冲突”和“斥责、独断”解决与同伴的冲突。 7发起交往情境中策略的有效性显著低于维持交往和冲突解决的情境,策略的适当性显著高于维持交往和冲突解决的情境。 8儿童的社交恐惧水平越高,生成替代性问题解决策略的数量越少;策略的有效性、适当性越低;理解行为原因的能力越差。

儿童心理;焦虑障碍;社交恐惧;人际认知问题解决;人际问题解决

山东师范大学

硕士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王美芳

2006

中文

B844.1;B842.1

60

2007-06-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