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宁波市域经济与上海都市圈经济关系及融入模式的研究

解敏
上海大学
引用
论文选题来源于2005年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系列课题的第六个子课题“宁波市域经济和上海都市圈经济关系”,课题编号:J05-S06。该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基于上海都市圈分析宁波市域经济和上海都市圈的经济关系,以及宁波从各县市区的分散融入转向市域经济整体融入上海都市圈的模式和途径。 市域经济是以市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级政权为调控主体,统筹市域规划,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可持续区域经济。宁波市域经济是指宁波城市行政区划内的经济,范围包括中心城区(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州六个区),及其下辖的宁海、象山两个县,慈溪、余姚、奉化三个县级市。本文所研究的上海都市圈,包括上海、南京、镇江、无锡、苏州、常州、南通、泰州、扬州、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台州1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宁波是上海都市圈南翼的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发挥着区域联系沟通功能和经济带动作用。 本文研究宁波市域经济在上海都市圈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宁波市域经济和上海都市圈的关系,以及宁波市域经济融入上海都市圈的模式选择,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本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的主要工作在于:一是分析了上海都市圈的经济格局和宁波的地位。本文设计了一套反映城市经济实力的指标体系(含¨个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上海城市圈的16个城市经济实力。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11.0处理数据得到的结果表明:“一超多强”是上海都市圈目前的经济格局,上海都市圈的城市根据经济实力可以划分为三个梯度,宁波是处于上海都市圈第二经济梯度的重要城市。 二是分析了宁波和上海都市圈经济关系。使用1995-2004年宁波和上海都市圈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运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宁波与上海都市圈其他15个城市具有不同的经济联系,宁波与上海、杭州、绍兴、台州、舟山经济联系紧密,与苏州、嘉兴、湖州、无锡的经济联系强度一般,与常州、南通、镇江等城市经济联系相对较弱。文章预测2008年杭州湾大桥竣工之后宁波和都市圈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将发生变化,分析表明:宁波与上海、湖州、苏州、无锡的经济联系将大大增强,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经济联系强度也有相应的变化。大桥的建成将加强宁波与上海都市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改变经济分工格局,使宁波在上海都市圈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运用区位商模型分析宁波和上海,宁波和杭州的经济关系。通过对宁波和上海从业人口的区位商分析得知,宁波的优势产业是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住宿餐饮、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上海的优势产业主要是生产服务型产业,如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不同的优劣产业和不同程度的优势形成了它们之间一定的互补合作性。通过对宁波和杭州的生产总值区位商分析表明:宁波的优势产业有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而杭州的金融保险业具有优势,两者具有互相合作的空间,形成区域互补关系。 四是研究宁波融入上海都市圈的模式选择。宁波具有典型的强县经济特色,其中心城区的经济总量一直不足全市的50%,中心城区的功能没有很好发挥。这导致了宁波存在两种不同的融入上海都市圈模式:分散融入和整体融入。笔者从资源配置、成本效益、规模经济、产业布局、市场接受度五个方面分析了两种模式的优劣,建议采用发展市域经济整体融入上海都市圈的模式,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阐述了课题研究的来源、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第二章用主成分法分析上海都市圈的经济格局和宁波的地位。第三章运用经济联系强度和区位商模型研究宁波市域经济和上海都市圈经济关系。第四章提出宁波市域经济融入上海都市圈的模式选择,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相应对策。第五章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提出启示与建议。

市域经济;都市圈;经济关系;融入模式

上海大学

硕士

管理科学与工程

孙元欣

2005

中文

F061.5;F291.3

74

2007-06-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