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

苗青
上海大学
引用
20世纪90年代,国际分工发生了显著变化,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他们逐渐将非核心的业务环节外包给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商,集中精力于产品的设计、研发、品牌、营销等核心环节。国际分工形成了“品牌”与“制造”、“大脑”和“手脚”的分工格局。国际分工更加细化,从传统的以产品为边界转向以价值链为边界,基于价值链各环节之间的分工是当今国际分工的突出特征,以至于本文将其称为“全球价值链分工”。 本文主要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概括。本文认为技术、组织和政策是全球价值链分工形成的三大基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动力机制和治理结构则分析了处于不同驱动力行业、不同治理模式下的企业的发展和升级问题;模型的建立说明了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并且证明了比较优势理论对全球价值链分工适用性。然而,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全球价值链分工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在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可能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利益分配上面的差距,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层次升级理论则为发展中国家提高分工地位提出了若干可供选择的路径。最后,本文分析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中国国际分工地位提高的路径和对策。 对当今国际分工的突出特点的把握、“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称法、模型的建立以及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问题的分析都是本文的创新所在。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对个别企业的实地调研分析,这也是今后对全球价值链分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国际贸易;全球价值链分工;国际分工;产业升级

上海大学

硕士

国际贸易学

吴解生

2005

中文

F114.1

84

2007-06-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