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902168

合作的专业建构策略对教师新课程适应性影响的研究

郑敏
西南大学
引用
课程变革实际上是教师的变革,教师的适应性即成为关乎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个体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教师由个体的有限适应走向群体的无限适应,通过合作发展使教师在群体适应性的提高中实现个体的适应,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但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重外部灌输轻内在“建构”的倾向以及个体化、竞争式发展的现实问题不仅造成教师个体和群体专业发展缓慢,而且影响了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进程。因此,本研究关注了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师的适应状况,以社会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互赖理论和合作学习五因素理论为基础,构建教师基于“弹”性教研组的合作专业建构策略——包括主题沙龙式集体备课、问题中心的互助观课及以校为本的小课题研究,并以贯穿这些策略的合作研究活动为自变量进行实验研究,考察其对教师新课程适应性的影响。 以理论构想为前提,研究设计为关键,实验操作为保证,由统计分析、结果及讨论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教师新课程适应性可分为五个维度:观念适应性、知能结构适应性、行为适应性、适应的自我效能、适应的情绪压力体验。 (2)自编的“教师新课程适应性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同质性信度和较好的结构与内容效度,达到了测量学的标准,可以作为考察教师新课程适应性的工具。 (3)基于合作的专业建构策略而展开的“弹”性教研组合作研究是提高教师新课程适应性的有效方式。 (4)基于合作的专业建构策略而展开的“弹”性教研组合作研究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观念适应性和知能结构适应性水平,使教师在目标设定、教材使用、教学行为方面的适应性得到显著提升,并能有效改善教师对适应的情绪压力体验。 (5)基于合作的专业建构策略而展开的“弹”性教研组合作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学生评价、课程开发行为的适应性水平,并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对适应的自我效能。 (6)实验效果经过量化和质性方法的分析、教师的自评和学生的反馈得到了相互的验证。

新课程适应性;专业建构;教研组合作;新课程改革

西南大学

硕士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朱德全

2006

中文

G423.07

56

2007-06-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