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全球化下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研究

闫冬
东北师范大学
引用
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学家和纪录片制作人不断地探索使用影像记录来阐述、呈现人类行为以及对文明的新的表达方式。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和环境的急剧变化,使人们更加重视运用影像手段来记录即将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自然、社会、文化等现象。   随着全球化推进,世界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急速变革,交通和通信的日益发达,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相互接触日趋频繁,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地融合、交流和同化,同时又会不断地分化与变异。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形式还来不及保存,更来不及仔细去研究随之就会消失,而文化的消失是具有不可复得性的。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这些文化得以保存,人类将会失去太多宝贵财富。   文化人类学纪录片作为抢救人类文化的工具,通过影像的记录与传播,在记录文化和历史的同时,也在担负着增进各民族的相互了解、解释社会文化现象、阐明抉择等文化使命。同时可以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增进理解和减少隔阂。对于人类的生存状态,特别是那些处在边缘的人类生存状态,非常需要通过文化人类学纪录片来得以保留和延续。   在当代,中国的城市化问题、环境问题、文化的认同问题以及人的道德问题等等,文化人类学影像都在批评以及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而我们则可以通过它表现的现实场景来比较不同人群和文化。被摄者是无言的,但影像却有强烈的表达,也可以让我们真正学会自省和鲁觉。就像中国的纪录片导演孙曾田说的:“纪录片是人类自省的一面镜子,人类需要通过这面镜子审视自己,不断调整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

广播电视艺术学

关大我

2010

中文

J905

23

2011-05-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