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894947

臣民教育和公民教育的比较研究

刘常庆
华东师范大学
引用
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特别是市民社会的出现是人的主体权利意识的天然催化剂。人的主体权利和意识的不断觉醒,才有可能提出公民教育。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完善,迫切需要一个健全自律的公民社会,需要教育培育出无数健全自律的公民,自律的公民的形成靠的是公民教育。但是传统文化造就的“臣民”意识和“私民”人格与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公民素养要求格格不入,因此,充分认识臣民教育和公民教育的背景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把握公民教育本质,是确定科学完整的公民教育内容和探索公民教育有效实施途径的必然理论要求。 本论文旨在进行公民和臣民的概念辨析,以几个典型国家来介绍公民教育和臣民教育的异同,并在吸收和借鉴国外公民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当代开展公民的历史必然性进行分析、对公民教育内容进行建构,为公民教育的实施提出建议。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分别为引言部分、概念辨析部分、臣民教育部分、公民教育部分、臣民教育和公民教育的比较部分和结语部分。 在引言部分对公民教育的历史渊源进行了简单的追溯,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还指出了自己在本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正文在第一章开宗明义进行几个关键概念的辨析,即:臣民、臣民政治、臣民文化、臣民教育;公民、公民政治、公民文化、公民教育。第二章选择世界历史上不同国家的三个典型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德国开明专制时期、希特勒时期,来介绍臣民社会中的教育的独特表现。第三章则选择了世界上三个不同国家,美国、二战后的德国、二战后的日本,分别介绍了三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公民教育。通过对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臣民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展示,第四章从社会背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方面对两种不同的教育形态做了全面的比较。任何比较和鉴别都是为了引起我们的思考,论文的最后,对中国当前的公民教育现状进行了透视,并结合以上几个国家的公民教育分析,对我国今后的公民教育的实施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公民教育;臣民教育;公民;臣民;比较教育学

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

比较教育学

彭正梅

2006

中文

G417;G40-059.3

53

2006-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