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855619

大肠埃希氏杆菌16S-23S rRNA基因间隔区片断分析在粪便污染源示踪上的应用

宫强
大连海事大学
引用
本论文为了解决近岸海域粪便污染问题,采用一种利用粪便微生物追踪其污染源的方法——微生物源示踪法。此方法中,基因型示踪技术比较可靠,结合DNA“指纹”(DNAFingerprint)技术,通过比对同种细菌表现出的遗传多样性“指纹”图谱,追踪其所在宿主或生存环境,达到污染源示踪的目的。整个实验过程包括,从粪便中分离示踪微生物(E.coli),提取基因组DNA,进行16S-23SrRNAISRPCR扩增,PAGE电泳,以及图像数据分析,通过特异性DNA“指纹”条带找出细菌与污染源的联系,最终完成粪便污染源的示踪。 本论文总结出一套快速分离示踪微生物的方法;初步摸索到适用于本实验的16S-23SISRPCR和PAGE条件;利用PAGE构建出不同来源E.coli的DNA“指纹”图谱,通过比较E.coli共性和特异性“指纹”带,找出示踪微生物在不同来源粪便中的多态性,为进一步粪便污染源示踪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近岸海域;粪便污染;微生物源示踪;大肠埃希氏杆菌;基因片断

大连海事大学

硕士

环境科学

关道明

2005

中文

X834;X55

68

2006-08-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