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842427

鲁西地块与韩国Teabaeksan盆地晚寒武世沉积环境分析与对比

孟庆强
山东科技大学
引用
本论文分别研究了鲁西地块与韩国Taebaeksan盆地晚寒武世地层的岩性、沉积环境和古生物生物群特征。在鲁西地块上寒武统中共划分出了10个不同的沉积相,根据沉积相组合形式,识别出了4个沉积模式。同时,在韩国Taebaeksan盆地中,晚寒武世地层划分为6个沉积相,并在相组合的基础上建立了4个沉积模式。对晚寒武世生物地层进行了生物带的分布。韩国Taebaeksan盆地中,晚寒武世地层包括9个古生物生物群,但在鲁西地块中,晚寒武世地层一共由8个生物带组成。在鲁西地区崮山组下部发现了大量cyclolorenzella化石,并以此为例,研究了三叶虫的演化趋势。基于古生物学与沉积学的研究认为,鲁西地块为碳酸盐岩台地缓坡相;韩国Taebaeksan盆地同属碳酸盐岩台地缓坡相,与鲁西地块不同的是,该地水体较深。二者在晚寒武世时期,经历了相同的沉积环境变化。这种相似性,是由两地的水深变化趋势以及古生物方面的高度—致所表现出来的。这两个地区都经历了类似“深水缓坡—浅水缓坡—深水缓坡—浅水沉积”的变化过程。由于二者在沉积与古生物方面高度的一致性,作者认为,二者在晚寒武纪时期,属于同一板块内部的相邻地区。基于以上的沉积与古生物分析,作者对郯庐断裂的性质进行了探讨。尽管目前关于郯庐断裂的性质的问题还没有完全统一,作者认为郯庐断裂的性质为晚寒武世之后形成的走滑断裂。同时,文章还讨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更好的研究方向。

晚寒武世;鲁西地块;Taebaeksan盆地;郯庐断裂;古生物;沉积环境

山东科技大学

硕士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韩作振

2005

中文

P534.41;P512.2;Q911.6

92

2006-08-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