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普世文化及其当代命运

刘钊
延安大学
引用
本文论述了普世文化及其当代命运。普世文化从根本上的意义上说,在尊重和保持民族文化个性基础上对人类文化共性的发扬和推广,是在保持异质性前提下人类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是文化多样性与文化统一性的双向互动。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于解决的全球问题,全球问题的出现,引发了人们的深层思考,普世文化就是这种思考的结晶。普世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表现为高低不同的三个层次:普世文化指人类具有“共同的语言”,这是普世文化的最低层次;普世文化又指人类所具有的文化共识,这是普世文化的中间层次;普世文化还指人类所具有的共同文化价值观,这是普世文化的最高层次。普世文化体现了民族性和时代性、一元性和多元性、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辩证统一。严格说来,普世文化是全球化的产物,其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其一,对普遍性和共同性的追求是人的本性,是普世文化产生的最根本前提;其二,人类有共同利益,这是普世文化存在的基础;其三,人类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解决这些共同问题需要共同的文化支撑;其四,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普世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然而,普世文化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普遍性和特殊性、民族性和世界性、同质性和异质性的矛盾和冲突,面临着诸如本土文化的阻挡和抵触、文化霸权主义的破坏、价值趋同与价值分裂的两难困境等难题;因此,普世文化的当代命运如何就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随着文化实力越来越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也深深地熔铸在国家与民族的生命力当中,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已经成为和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大问题,因而,探讨全球化视阈中的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走向就成为普世文化研究的应有之义。

普世文化;当代命运;文化价值;价值观

延安大学

硕士

马克思主义哲学

杨亮才

2005

中文

G0

31

2006-08-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