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域中的科技创新

陈晓林
中共中央党校
引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在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能否抓住机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也是当前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其中科技创新就是要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21世纪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越来越成为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决定性因素。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事实,深刻认识创新对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论文的第一部分通过比较分析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涵义,揭示科技创新的内涵,以澄清长期以来人们对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三个概念存在的模糊认识。 第二部分在分析界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科技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逐一加以讨论。文章首先着重论述了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科技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获得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唯一途径;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实现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科技创新是维持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促使知识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对于科技创新在政治改革、民主建设中的作用,在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繁荣中的作用,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中的作用,则采用说理式的论述简练加以展开。 第三部分是在第一、二部分的基础上得出的启示:由于科技创新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构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当代中国科技创新体系,一方面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特别是构建国家、区域、企业三级科技创新体系,另一方面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特别是提供经济的支持、政府的支持、人才的支持和国际的合作等环境支持。

科技创新;小康社会;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

中共中央党校

硕士

科学技术哲学

李建华

2005

中文

D616;F120.2;F062.3

36

2006-08-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