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社会主义精神富裕论

汪青松
中共中央党校
引用
社会发展的核心、最终目标和体现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要满足人的两大基本需求,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前者是人、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前提和基本保障;而后者,既是人之为人、人之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又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一个能促进人的发展的社会,应是物质和精神都富裕的社会。 共同富裕作为人类追求富裕生活的最新阶段,它所指的乃是全体社会成员生活上的全面富裕。这种生活上的全面富裕,一方面表现在社会成员对生活资料占有量上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更为重要地体现为社会成员生活质量上的极大提高。而决定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其精神生活的充实和丰裕程度,离开了充裕的精神生活,人们就很难谈得上生活质量的提高。由此可知,共同富裕必然地包含着精神生活上的富裕,共同富裕乃是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富裕,其不仅是对贫穷的否定,同时也是对愚昧和无序的否定。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应是:物质财富的丰裕,社会成员精神生活的全面充实,健康水平的全面改善,文化道德素质的普遍提高,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全完善,生态环境的优美和谐,政治生活的平等自由和社会秩序的有条不紊。也就是说,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共同进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崭新阶段,应该而且可能使物质和精神协调发展,真正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裕。因为,只有实现这样的共同富裕,才能昭显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要求。 目前,人们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解多侧重于物质层面,而对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关注与研究还亟待加强。所以,该论文以对精神富裕内涵的探讨为起点,接着论证了精神富裕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精神富裕对于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作用,随后论文转入对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现状分析,最后论文就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培育和生成对策作了深入和全面的阐述。 论文除导论和结束语外,主体部分的五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概述了对精神富裕的初步认知。这章首先对精神富裕的内涵作了界定,并对其类型和特征作了阐述,指出精神富裕具有受动性和相对独立性、隐蔽性和非量化性、历史性和多样化、动态性和稳定化、社会性和个性化、世界性和民族性和理论性和实践性等七大特征。其次,这章探讨了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中国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民族精神,并对这三种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做了说明。最后,这章对精神富裕和物质富裕的关系作了简要分析,认为二者具有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性,同时二者的协调发展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第二章主要是论证了精神富裕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这章以理论和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从社会主义主义思想中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列经典作家关于物质与精神和谐发展的论述,精神富裕与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关系,物质富裕离不开精神富裕的支撑,精神富裕是对历史和现实、国内外社会发展经验与教训的规律性总结,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即是精神富裕的集中体现和指向等方面,阐明精神富裕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必然组成部分和内在逻辑构成,给予精神富裕一个应有的合理定位。 第三章主要从价值的视角对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效用进行了阐释。精神富裕使人们能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自组织系统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予以正确的认识和把握;精神富裕的能动实践效用可以丰富个人精神素质并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可以通过思想解放的途径来实现对社会的变革推动,可以发挥精神生产力对繁荣社会经济的巨大作用;精神富裕还具有增进社会稳定,整合社会分散力量,维护和巩固社会主文化,御外强内的凝聚整合效能;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独特作用主要体现在获取社会主义的比较优势,构成社会主义综合国力,塑造良好的社会主义精神形象,并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终实现。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对意义的追求,合理引导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使人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这些是精神富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效用体现。 第四章主要侧重于对当前社会主义精神富裕态势的分析。这章认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鲜实践既促进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和观念形态的积极变化,如思想的解放、开拓创新精神的培育等,也使社会主义精神富裕在当下面临着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式微与宗教热升温、理想信念的功利化和世俗化、思想道德和伦理准则的失范、封建迷信等腐朽文化沉渣泛起等问题。本章还从历史、现实及思想认识三个层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富裕面临问题的原因。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章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主体,对其主观精神世界的状况进行了分析。论文认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而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精神自觉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命运。同时,应该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在目前也客观存在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消退、精神空虚、作风不正和部分领导干部人格危机等问题。 第五章主要是探讨了社会主义精神富裕培育和生成的一些对策。这章首先指出,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培育需要遵循普适性原则、先进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精神与利益相统一原则和向与度相结合原则。接着,这章对精神富裕的生成机制进行了构建,认为其构成至少应包括:正确的价值引导机制、完善的教育濡化机制、合理的领导管理机制和有效的宣传鼓动机制这四大部分。最后,指明了精神富裕培育和生成的具体措施。论文认为社会主义精神富裕的培育和生成,既可考虑从“向”与“度”两方面进行,也可着眼于不同的主体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把精神富裕建立在经济发展这个根基之上。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精神富裕;物质富裕;层次定位;价值判断;现状分析;对策思考;中国共产党;生活质量;共产党

中共中央党校

博士

科学社会主义

赵曜

2005

中文

B824;F124.7;C912

150

2006-08-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