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825905

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的合成

吴文芳
北京化工大学
引用
目前,第四代头孢菌素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比,有更广的抗菌谱,增强了对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第四代头孢菌素对大多数由质粒和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稳定,并且不诱导产生β-内酰胺酶。同时,其分子带有一个额外的正电核更容易穿透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膜。这些特点显示,第四代头孢菌素可用于对以前的头孢菌素耐药的感染。盐酸头孢吡肟(CefepimedihydrochlorideBMY-28142)为第四代注射用氨噻肟型头孢菌素抗生素,对G-和G+需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由美国Bristol-MyersSquibb公司研制,于1993年首次上市。 头孢吡肟作为一种新的抗菌素,关于它的类似物及中间体的合成报道有很多,它的合成专利报道最早见于1983年。迄今为止合成的方法,文献报道的主要是以3-氯代甲基头孢菌素(GCLH)和以7-ACA,或将氨基和羧基保护的7-ACA为起始原料。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以GCLH和7-ACA为起始原料的工艺路线,沿用了Brundidge等提出的“一锅法”合成路线。整个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收率高,产物纯度高。但是反应中用到了三氟三氯乙烷,不符合环境要求;头孢类品种对热不稳定,回流十几个小时会破坏β-内酰胺环;苯并三唑活性酯价格比较贵,不适合工业化生产;7-ACA难溶于三氟三氯乙烷,反应不彻底。针对这些问题,论文中设计了合适的取代基,并对反应溶剂、结晶溶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到重量收率达到48%,含量达到99.5%以上,超过了文献值。成本达到7000元/公斤,具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头孢吡肟;合成路线;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

制药工程

袁其朋;孙京国

2005

中文

TQ465.1

62

2006-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