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784927

新感觉派小说体式研究

高珊
广西师范大学
引用
新感觉派处于现代文学繁盛的三十年代和上海这个极为特殊的商业都市,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被认为是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作家,他们的作品从创作内容到艺术风格都与时代主流不合,创作手法十分奇异,在以上海这个当时中国最为凸显资本主义和殖民化特征的都市为生活环境和创作土壤的的新感觉派作家得到了不同以往的创作资源,并受到外来的创作方法和文艺理论的影响,试图以一种新的小说形式去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和张扬自己的创作个性。   新感觉派小说体式的产生是对以往小说体式的一种继承、延续、变革的演变发展过程,是新的历史条件和文学环境下的产物,同时也与作家们的所受的外国文学的直接影响和居住环境、文化背景、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新感觉派小说体式的主要类型是心理小说,根据形式特征(包含叙事结构、叙述方式、语言表达方式几种形式因素)作为分类标准,在流派内部又可以将心理小说分为新感觉小说、体验型心理小说、心理分析小说三种。   新感觉派创作过的小说体式还包括情节小说、性格小说、抒情小说等等多种类型,这些小说虽然在整体上的革新意义没有前面三种那么突出,但其中的一些作品还是表现出某些值得注意的特征。   新感觉派在文坛活跃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年,三十年代中期,这些富有现代色彩的体式探索就已中止了,本文分析了其原因。   无可否认的是,新感觉派的小说家们创作的几种在形式特征上具有新特质的小说体式,以不同的方式扩大了“心理小说”体式的内涵,他们较为自觉和熟练地运用着一些现代小说技巧,不断探索着适合写人的“心灵”的表达方式。这使得他们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和地位。他们的体式探索对于今天的小说家是一种启示和动力,其下滑和沉寂也值得深思。   

小说体式;新感觉派;心理小说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

现当代文学

李江

2005

中文

I207.42

44

2006-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