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784922

东山瑶民俗文化中的生态适应及生态意识

张健
广西师范大学
引用
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生活文化,是民众的生活策略、民间智慧及知识的结晶,从生态学的角度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进行审视,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人与其产生的文化及支撑文化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将生态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向人文科学与生态学交叉研究的学术背景下的产物。从这个角度来说,东山瑶族民俗文化中生态适应和生态意识的个案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   民族民俗文化与自然生态环境一直是处于一个互动的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复杂的关系。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及民族存在和发展永恒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它虽然不是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但却在很大程度上设定了某种文化现象能够发生的界限,在民族、民俗文化形成过程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东山瑶民族的迁徙、形成就是一个对生态环境的选择和适应的过程,在东山瑶族生存、生活过程中,必须对周遭的环境及环境的变化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和多种多样的适应性,这种在选择和适应环境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生活民俗和精神生活民俗等生活模式,必然带有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印记。   特定的生态环境生成了东山瑶特定的民俗文化,在当地的民俗文化中,必然涉及到东山瑶民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虽然这种生态认知还达不到科学的水平,还是低水平、不系统、自发的、未定型的,但在某种程度上,它反映出了民众一种自发的、朴素的生态意识。这些都蕴藏在他们的生活方式、神话传说、宗教信仰、村规民约等民俗文化中,以或隐藏或显露的方式传承在他们的生活中,并成为东山瑶民处理自身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行为标准,制约着他们对于自然的态度和行为。   东山瑶民俗文化中传承的人与自然同为一体、合理适度利用自然资源、自然是保护神等生态意识,不仅有利于他们不断适应生存环境,改善自身生存状况,而且能使人类自身与自然和谐的相处,使自然生态归于平衡,利于生态恢复。

东山瑶;民俗文化;生态适应;生态意识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

杨树喆

2005

中文

K890;Q988

46

2006-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