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784660

民国时期广西粮食流通网络探析1930——1945

涂耀军
广西师范大学
引用
粮食作为一种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在民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社会分工的细化程度及政治、军事因素的影响,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覆盖全国的粮食流通网络。但在许多地区,区域性的粮食流通网络己构建得比较成熟,而在广西境内,粮食流通网络已构建成型,其类型属于城市流通网络,梧州是整个粮食流通网络的核心,其他几大粮食流通中心城市,如南宁、桂林、柳州等构成了整个网络的几大支点,而通观南宁、桂林、柳州等几大中心城市又分别形成了几大粮食流通的子网络。   在广西的粮食流通网络中,粮食流通的主要参与者我们称之为粮食流通主体,民国时期广西粮食流通的主体有:农民、批发商和零售商。在民国时期的广西,农民在流通中大多扮演着生产者和流通者的双重角色,越是粮食流通不发达的地区,农民作为粮食流通主体的可能性越大,但他们的活动半径仅仅局限于狭小的区域中,因为他们不可能支付高额运费远距离贩运粮食。   粮食流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并非从一点到另一点的简单流动,其间包含了很多的环节,这就是粮食流通的节点。换言之,各个节点就是粮食流通市场,它们相互呼应、呈上启下,保证粮食流通线路畅通无阻。广西粮食流通市场可概分为三大类:一、产地市场,二、消费市场,三、集散市场,四、中心市场。这些流通市场担负着聚集、储存、扩散、消费粮食的职能,是整个流通网络的基石,各节点间联系顺畅,则整个流通网络运转良好,各节点间联系不畅,则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流通网络的正常运行都受到影响。   粮食要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必须经过粮食流通渠道,粮食流通渠道包括生产、运输、贮存、销售等四大环节。民国时期广西的粮食生产以稻谷为主,杂粮为辅,但广西的粮食生产能力与农耕水平较高的其他省份相比,尚处于较低的水平线上。      

民国时期;广西;粮食流通网络;城市流通网络;粮食市场;民族经济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近现代史

唐凌

2005

中文

K258;F762.1

62

2006-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