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粘类小麦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及RAPD标记

李红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引用
  为探讨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的遗传规律,本试验对粘类小麦雄性不育恢复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选取具有高恢复力的恢复系亲本材料Rk5451和Rk5253为父本与ms(Kots)-90-110杂交,调查F1代自交结实率。F1代再与保持系90-110回交,统计BC1F1的育性分布范围;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ms(Kots)-90-110的恢复系Rk5451的恢复基因进行了标记定位。以90-110∥ms(Kots)-90-110/RK5451的BC1F1分离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以350个随机引物对Rk5451的主效恢复基因进行RAPD分析,获得了下述结果:   1.系统考察了粘、易、偏和二角型4种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性,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均属易恢复、易保持不育类型;粘型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优于其余几种,具最高恢复力、且稳定性最好;对四种异质非1BL/1RS小麦不育系杂种F1恢复度(即平均自交结实率)进行了比较,K型和V型细胞质的恢复度相近,且恢复度高,变异小;而Ven型和B型细胞质的恢复度相对较低。   2.同一不育系与不同恢复系测交,F1恢复度差异显著;核背景相同而质背景不同的4种不育系间平均自交结实率无显著差异;对平均自交结实率和育性变异系数进行相关分析,4种不育系平均自交结实率与变异系数呈明显负相关;4种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基因除主效育性基因外,在不同核型中存在育性微效基因和抑制基因。父本为972376的杂交组合F1平均自交结实率显著低于其他组合,表明恢复系972376核基因组成为主效恢复基因+育性抑制基因类型。   3.对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及杂种F1配子传递方式分析,发现粘类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具有配子体不育的特征。   4.对供试90-110∥ms(Kots)-90-110/RK5253及90-110∥ms(Kots)-90-110/RK5451的BC1F1育性分布分析认为,粘型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是由一对主效恢复基因和多对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   5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粘型小麦雄性不育系ms(Kots)-90-110的恢复系Rk5451的恢复基因进行了标记定位。

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遗传分析;自交结实率;育性恢复性;恢复系;恢复度;抑制基因;微效基因;分子标记;标记定位;变异系数;细胞质;恢复力;小麦不育系;分组分析法;杂交组合;杂种;育性基因;遗传规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硕士

遗传学

张改生

2005

中文

S512.103.51

47

2005-11-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