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691540

浅析“三言”中的商人形象

惠河源
华中科技大学
引用
本篇论文试图通过对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研读,分析其中的商人形象,并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探讨商人形象及其地位的变化的原因以及所反映出的社会观念的变化与革新,来说明处于资本主义萌芽中的明代社会所出现新的商人形象的意义."三言"共120篇作品,题材十分广泛,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男女爱情的,有揭露统治阶级黑暗的,也有神魔鬼怪的,但据统计,写到商人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作品就有50多篇,约占总数的一半.由此可见,以往朝代的文学作品中不多见的商人形象在"三言"中大量的出现决非偶然,它是蕴涵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的,而且"三言"中的商人形象也大异于以往文学作品中的商人形象,特别是许多正面的商人形象的出现,反映出明代中晚期的社会观念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冲击下,文化包括文学对当时经济的映射.冯梦龙在编撰"三言"时已经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并把它反映出来了,那就是:商人的地位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商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商业道德已有了一定的共同的遵守标准,经济环境的转换带来了商人形象上的好的变化.本篇论文的目的就是在探究产生这种社会观念变化的原因并阐述它所反映出的意义."三言"中商人形象的意义还在于作为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忠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具有的鲜明的特征.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晚明时期的社会生活情况迅速变动的例证.而且"三言"中反映出的商人形象和重商意识具有理论的认识意义,它将启迪我们,以历史发展的视角观照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新现象、新想法,而这又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是本篇论文想着重表现之处,并且希望当代的文学作品中能出现更多更好的商人形象.

冯梦龙;"三言";商人;商人形象;观念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王毅

2004

中文

I206

31

2005-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