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657877

十年救治ARDS病人的回顾性分析

张亮
第二军医大学
引用
目的:研究ARDS的发病率、发病原因、临床生理特征、治疗进展、病死率及其预测因子.设计:回顾性分析.机构:一所教学医院中心ICU.病人:1994年4月~2003年12月期间所有符合AECC标准的ARDS病人.干预:无.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中心ICU在1994年4月~2003年12月间收治的5314例病人中行回顾性分析.符合ARDS诊断的131例病人,其中115例存活时间超过24小时.70.4﹪的病人为男性,平均年龄为58.2岁.根据入室时间,以2000年1月1日为界将病人分为两组.所有病人在ARDS发生时进行APACHE Ⅲ评分、MODS评分和LIS评分.其它采集的指标包括年龄、性别、ICU滞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与否、呼吸机相关参数、是否手术以及是否急诊手术.结果:主要致病因素为肺部感染(34.7﹪)和脓毒症(33.0﹪),其它为(32.3﹪).在入室时,死亡组的MODS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BE值也显著低于生存组.在第一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的MODS评分和气道平台压始终区别明显.院内病死率为55.8﹪.主要死亡原因为MOF;死于顽固性低氧血症的病人较少.2000年~2003年组与1994年~1999年组相比,病死率下降较为明显.其原因可能为一些新的治疗措施的广泛应用,如CRRT、沐舒坦和重组人生长激素等.在ARDS发生时,对病死的独立预测因子有高龄、超过8分的MODS评分和超过2.76的LIS评分.结论:ARDS是ICU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综合征.脓毒症和肺部感染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主要病死原因为MOF.ARDS病死率较高,但与相关研究结果类似.在该单中心研究中,ARDS病死率在1994年~2003年间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可能为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基于该研究人群,可建立统计模型以评估ARDS病死预测因子(高龄、MODS评分和LIS评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病死率;致病因素;预测因子;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沐舒坦;重组人生长激素

第二军医大学

硕士

麻醉学

邓小明

2004

中文

R563.8

57

2005-07-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