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西南农区高效饲草生产系统研究

刘芳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引用
随着畜牧业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西南农区对优质饲草的需求日益增加,高效饲草系统的建立是畜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2002年9月~2003年9月,在四川省洪雅县通过一年生冷季和暖季饲草的季节轮作组合试验,构建了6个饲草系统,并对其生产力、生长速率、叶面积指数、光合作用及投入产出进行比较分析,目的在于克服多年生牧草越冬或越夏的瓶颈制约,使环境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所试验的6个饲草系统包括:(1)黑麦草-饲用玉米(RC),(2)黑麦草-高丹草(RS),(3)小黑麦-饲用玉米-饲用玉米(TCC),(4)小黑麦-高丹草(TS),(5)黑麦草+光叶苕子-玉米(RVC),(6)以及黑麦草+光叶苕子-高丹草(RVS).6个饲草生产系统中,除RS和RVS系统之外,其余四个系统的干物质产量都在30t/hm<'2>以上,其中产量最高的TS系统干物质产量达36.7t/hm<'2>.一年生的冷季和暖季饲草季节搭配,使全年生长季均达到300天以上,最高达到360多天.试验中包括的各种饲草的粗蛋白含量普遍达到10﹪以上,其中冷季饲草粗蛋白高达20﹪~30﹪,暖季饲草为7.9﹪~15﹪,显著高于南方天然草丛和灌草丛,而6个饲草系统的全年粗蛋白产量在4 200~7 000 kg/hm<'2>之间.该试验在施肥条件下,各个饲草系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播种前有所增加,全氮、全磷、全钾以及速效氮含量在播种前、前作阶段以及后作阶段没有明显变化,而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在后作土壤中明显高于前作土壤.与黑麦草相比,小黑麦不耐刈割,频繁刈割导致再生能力下降.黑麦草、小黑麦和黑麦草+光叶苕子的日均生长速率在秋末(10月下旬)最低,分别为9.0kgDM/hm<'2>.d、15.1 kg DM/hm<'2>.d和7.0kgDM/hm<'2>.d,而最高值在4月中旬,分别达92.9kgDM/hm<'2>.d、79.0kgDM/hm<'2>.d和90.0kgDM/hm<'2>.d.黑麦草和黑麦草+光叶苕子的平均叶倾角的变化范围在35°~50°之间,小黑麦在34°~57°之间变动,高丹草的为31°~49°,玉米的变化范围最大,在10.98°~44.48°之间.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叶面积指数对冠层消光系数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平均叶倾角和株高.在整个生长季中,黑麦草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最高峰值出现在12月上旬;小黑麦净光合速率高峰期在11月和12月,且整体上高于黑麦草.经济效益最高的是小黑麦-玉米系统,其净收入是水稻-油菜系统的3.21倍,水稻-黑麦草系统的1.87倍.即使是效益最低的黑麦草+苕子-高丹草系统,净收入也分别达到水稻-油菜系统的2.09倍,水稻-黑麦草系统的1.22倍.

西南;亚热带;冷季饲草;暖季饲草;饲草系统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硕士

草业科学

李向林

2004

中文

S816

68

2005-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