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620751

广西猪瘟流行毒株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何颖
广西大学
引用
该实验采用RT-PCR技术对该实验室保存的8份广西各地的猪瘟病猪的脾脏和淋巴结进行诊断,检出其中3份为CSF阳性,分别来自广西梧州、博白和北海地区.以这3株猪瘟野毒和中国标准石门株病毒、疫苗毒为材料,研究其在宿主体内和体外PK-15细胞中增殖的基本特性和差异.该实验中,3株猪瘟野毒和石门株病毒在宿主体内增殖时,CSFV石门株和梧州株引起猪体发病的体温变化、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相似,都为"典型"猪瘟.病猪体温呈稽留热,高达41℃,病理变化较典型.CSFV博白株和北海株在动物实验中引起猪只发病的临床症状为"非典型",病猪体温呈张驰热,在体温上升至40.5℃后恢复正常,而后又上升.病猪病程长,病理变化典型.该实验用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酶检测PK-15细胞中的猪瘟病毒抗原,发现其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核膜以及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富集的区域.用免疫酶试验测定各CSFV毒株的TCID50,以各CSFV毒株的200 TCID50的量接种PK-15细胞,在12h、24h、36h、48h、60h、72h和96h分别收获上清中的病毒和与细胞结合的病毒,并测定病毒滴度,绘制病毒生长曲线,从而研究各CSFV毒株在体外PK-15细胞的生长特性.其中CSFV博白株和CSFV疫苗株在60h和72h时释放到上清中的病毒粒子达到最高峰,为10<'7.3>/ml和10<'7>/ml;CSFV石门株和CSFV梧州株次之,为10<'6.3>/ml和10<'5.8>/ml;CSFV北海株最低,只有10<'5>/ml.在与细胞结合病毒的增殖过程中,各CSFV毒株增殖的滴度差别不大,从12h开始呈直线上升,最后都达10<'6>/ml左右.从该实验对广西3株野毒和中国标准石门株病毒、疫苗毒在宿主体内和体外PK-15细胞中增殖的比较来看,广西的一部分毒株很可能在毒力和生长特性上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异.

猪瘟病毒;体温变化;病理变化;免疫酶;生长曲线;生长特性

广西大学

硕士

预防兽医学

陆芹章;罗廷荣

2004

中文

S852.651

59

2004-12-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