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612609

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杂交后代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毒素组分分析

刘路宁
河北农业大学
引用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叶部病害.其病原菌的无性态为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有性态为Setosphaeriaturcica.大量研究表明,该病菌产生的致病毒素(HT-毒素),是其致病的主要原因.玉米大斑病菌是异宗配合真菌,有性杂交可能会增强其致病力.通过对有性杂交后代生物学性状以及寄生适合度和产毒能力的深入了解,对控制其潜在危害具有重要意义.该试验通过对产孢量和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研究了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杂交后代的生物学特性.发现后代菌株相互之间以及亲代与后代菌株之间在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上存在差异.后代菌株与亲代菌株在部分生物学性状上出现了性状分离,其性状分离比为27.4%.对有性杂交后代的寄生适合度研究后发现,有性杂交后代在寄生适合度上有显著的差别.一些后代菌株能在感病寄主上形成较大型的病斑,产孢量相对也很大,属强寄生适合度类型,而另一些菌株不能诱导感病寄主发病.可见,通过有性杂交可以形成寄生适合度强的菌株,也会形成寄生适合度弱的菌株,也可能使一些后代菌株失去寄生能力.利用离体叶片针刺法,对后代菌株所产毒素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发现后代菌株的粗毒素对供试玉米品种均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毒性.不同菌株所产之间毒素所致病斑面积不同,说明不同菌株产生的毒素致毒活性不同.另外,生测结果还显示,l/3后代菌株的粗毒素,在带有不同单抗性基因的玉米叶片上,没有表现出活性的差异,2/3的后代菌株的毒素在带有不同单抗性基因的玉米叶片上表现出致毒活性分化的现象.对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离毒素组分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摸索.试验表明,用50%甲醇与50%的超纯水作流动相,可以将毒素各组分较好的分离开来.进样量为15 u L时检出峰的数量最多.加入不同浓度的酸试剂(乙酸)对毒素的分离影响很大.但经过比较,不加酸试剂比加入酸试剂的分离效果好.按上述优化条件对亲代及后代菌株的毒素进行HPLC分析,发现后代菌株毒素之间既存在相同的组分又存在不同的组分.后代菌株毒素与两个亲本菌株毒素之间既存在某些相同的组分,又存在不同的组分.两个亲代菌株毒素的某些组分是不同的,后代毒素的组分有的与亲本01-12的某些或某个组分相同,有的与亲本01-15的某些或某个组分相同.另外,后代毒素中还存在两个亲本毒素所不具有的组分.

玉米大斑病菌;生物学特性;毒素;寄生适合度;高效液相色谱

河北农业大学

硕士

植物病理学

董金皋

2004

中文

S435.131.4

44

2004-12-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