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593088

走向主体间性的道德教育

苏静
河南大学
引用
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体间性与道德教育.从主体间性的内涵、道德教育的概念、主体间性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三个方面,阐释道德教育就是一种主体间性的活动.第二部分,主体间性道德教育的出场语境.当代哲学正在发生主体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主体间性哲学日益成为显学,它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主体间性道德教育提出的理论来源;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交往与对话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较以往任何时代都密切,培养主体间性的人格是时代赋予道德教育的使命.而当前道德教育仍然是单一主体的道德教育,这种道德教育因不能培养出时代要求的人才而陷入困境.主体间性的道德教育则既保留了单一主体道德教育的合理的一面,又是对单一主体道德教育的超越,适应了时代的需求.第三部分,主体间性道德教育的理论建构.这是该文的主体部分.人是一种关系性存在是主体间性道德教育的人性论依据;理解是主体间性道德教育的方法论基础.主体间性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交往实践过程,以"我—你,,关系存在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交往的主体形态,对话是交往得以进行的平台,在交往中师生间达成道德共识,受教育者的德性得以提升.主体间性道德教育是在丰富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生活世界是主体间性道德教育实施的根基.

主体间性;道德教育;主体间性道德教育

河南大学

硕士

教育学原理

刘黎明

2004

中文

G41

57

2004-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