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593085

《三国志》裴注文学文献考论

吴鹏霄
河南大学
引用
陈寿《三国志》劝善益治,秉笔公正,取材严谨,文笔简洁,然多有回护.它最大的不足在于简略疏漏,裴松之为其注补,做出了不朽贡献.一、裴松之生平著述与裴注体例(一)裴松之生平著述.裴松之(372-451年)字世期,河东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出身于诗书传家的世家大族.曾任吴兴郡彰县令,尚书祠部郎,太子洗马,零陵内史,散骑常侍.元嘉五年(428年),宋文帝下诏命裴氏注《三国志》,上呈,文帝赞其为不朽之作.裴氏已届八十岁时再次奉命编本朝史,不幸与世长辞.他一生著述很多,除《三国志注》外,还有《晋纪》、《宋元嘉起居注》、《裴氏家传》、《集注丧服经传》和《裴松之集》等.但只有《三国志注》幸存,其余皆亡.(二)裴注体例.裴松之开创了新的注史体例.在裴注之前,史注大都注重字音、字义的注释和名物、地理、典故的疏解,而裴氏则把重心放在补充史实、列举异同、考辨真伪和发表评论上,即补阙、备异、惩妄、论辨四方面,这种注史体例直接影响了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然唐宋以后多沿前世注史之例,裴注新途并未得到继承.二、裴注谣谚研究裴注体现了儒家民本思想,引谣谚注史以反映民间百姓呼声.(一)裴注谣谚分类.1、民众参政议政意识.三国时期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社会矛盾此起彼伏、消长激化,为中国所仅见,流行于民间的谣谚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具体分为两点:(1)、对时政大事的评判;(2)、对皇室斗争的关注.2、对贪官污吏的咒骂.这一时期,政治腐败、官场黑暗,裴注谣谚反映了对当时朝廷及地方官吏的痛恨与咒骂.3、对时人的品评.受当时品评之风的影响,谣谚成为这一时期人物品评的重要方式之一.裴注谣谚用押韵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传主的主要特点.(二)裴注谣谚逯《诗》漏辑与失校.(三)裴注谣谚及逯《诗》辑谣谚纠谬.三、裴注散文考论裴注保存了大量的散文,该文以"三曹"、"七子"为例,围绕裴注引文数量、篇章、及版本对曹操、曹丕、曹植、孔融、陈琳、王粲、刘桢文做了详细考论."七子"中阮瑀、徐干、应玚三人无文,不论.四、裴注诗歌研究裴注诗歌保存较少,共有十七位作家,二十首作品.(一)裴注引诗有删节与全引两种情况.内容有删节者,价值似乎较小,但对于考证某一首诗的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有一定帮助.所引全诗,从内容上来说,赠答诗数量较多,这对研究赠答诗史有一定帮助.其次还有杂诗、军戎诗等.(二)在裴注所引全诗中曹植《赠白马王彪》版本与萧统《文选》所收不同,全诗主要抒发了他既遭受政治迫害又与兄弟死离生别的悲愤心情.(三)漏辑.裴注所存陆机《答潘尼诗》,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漏辑.五、裴注杂传研究(一)裴注杂传的思想性.杂传创作在思想上比史传开放,多数反映知识分子的思想行为.1、思想上爱老庄,反儒学.2、具有品评之风.3、崇尚精神自由.(二)裴注杂传的艺术特征.从裴注杂传看,其艺术性与诗歌、辞赋相比逊色一些.主要体现为两点:1、性格化的人物描写;2、传奇手法的运用.总结裴注文学文献的价值及作用.

裴注;谣谚;散文;诗歌;杂传

河南大学

硕士

中国古代文学

王立群

2004

中文

I207.4

52

2004-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