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593082

汉代选官制度与试策文

张若曦
河南大学
引用
该文选取汉代选官与试策文这一特定角度,从汉代两种最主要的选官制度察举与征辟入手,论述了试策的时间、地点,试策文的产生、分类,并在此基础之上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汉策典范的主要原因.一、两汉时期最主要的选官制度——察举和征辟察举是具有一定官位或资格的人向高一级用人机构提出人选,使被推举者得以任职的一种选官程序.汉高祖十一年(前196),高帝第一次公开下令实行荐举之法.汉文帝以后,这种察举的办法渐成制度.当时察举的科目很多.征辟,是指征召和辟除.征召是指由皇帝采取特征和聘召的方法,选拔某些社会上有名望的或品学兼优的人士,以备顾问,或委任政事.与之相辅而行的,还有一种经臣僚荐举,然后由皇帝予以征召.这实际是对察举制度的一种补充.所谓辟除,是指官府任用属员的一种制度.察举法虽然法限严格,仍存在诸多舞弊现象.针对这种状况,朝廷在施行察举制的同时兼用考试来选拔贤才,其主要形式是试策.以策取士始于汉文帝.纵观两汉,每当灾异之后或皇帝即位改制之时,统治者往往下举贤之诏.随着察举渐成制度,策问与对策也逐渐成为定制.汉代各科皆有试策.试策的时间一般是在察举之后,授官之前.地点多在白虎殿、石渠阁以及宣室.试策又可细分为对策和射策.两汉时期,以对策高第得官和受擢用的例子屡见不鲜.二、汉代选官制与试策文试策文是指包括策问和对策在内的一种专门用于考试的文体.试策文(包括策问与对策)作为一种应用性很强的考试文体,往往被排除在文学的讨论范围之外.尤其是策问.实际上,策问与对策并非没有文学性,只是其文学性的表现另有特色罢了.汉代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试策一直是统治者选拔人才的主要考试方法.有试策存在,就会不断地涌现出大量的对策文章.然而,"策莫盛于汉",这与汉代选官制度有着直接关系.汉代的对策文存在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极言直谏".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两汉诸帝求贤纳言的真诚态度,给应试者创造了能真正直言极谏的客观环境;二是后代科举制较之汉代察举制而言,功利性日益增强,致使试策文的应试功能凸现而文学性降低.

选官制度;察举;试策;试策文;原因

河南大学

硕士

中国古代文学

王立群

2004

中文

K234

28

2004-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