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551303

时与光——20世纪中国文学史格局中的徐訏

陈旋波
山东大学
引用
该论文以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整体格局为基本论述框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汲取比较文学、精神分析学、原型批评和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依据文学史整合的思路,将徐訏放置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宏大历史背景中考察,从中寻绎其与30—70年代诸种文学思潮、文学运动以及阶段性文学的历史性关系,探寻其文化及文学选择的历史动因和表征,通过对其各阶段文学创作独特价值的揭示,以期最终确立徐訏的文学史地位.该论文不是一般意义的徐訏学术专论,而是运用文学整体观的方法,通过对徐訏文学个案的微观分析,厘清其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的历史联系,凸现其创作的历史阶段性特征,从而在宏观上把握徐訏思想与创作的基本脉络,最终揭示其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的独特意义.因此,该论文拟在前人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着重解决以下问题:徐訏与30年代中国文学思潮尤其是与左翼文学、新感觉派和京派的复杂关系;徐訏40年代小说奇谲风格的人本主义哲学基础,包括柏格森、弗洛伊德和荣格在形成徐訏艺术特征的重要作用;徐訏小说的"生命体验"与"生命意义追寻"与40年代中国文学基本价值取向的内在精神联系,徐訏40年代小说之打通雅俗文学分界的内在机制和结构分析;徐訏香港时期小说对"漂泊"与"原乡"等20世纪华文文学母题方面的延续与拓展,对生命追寻主题的深化,尤其是其创作选择对于香港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锋性意义以及在整体性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的独特价值.

徐訏;文学史建构;20世纪中国文学;文学批评;学术专论;文学创作

山东大学

博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

孔范今

2003

中文

I206.6

187

2004-05-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