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549650

两株产海因酶菌株的分子生物学及理化性质的比较

赵莉霞
山西大学
引用
我们在克隆出发菌株SS-ori海因酶基因的过程中,偶然得到了一个能呈海因酶阳性反应的菌落,定名为YZ-Ⅱ6,并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好,连续传八代后海因酶活性仍无明显变化.而且在YCG培养基中,Amp浓度高达400ug/mL时仍有菌落生长.同样条件下,SS-ori菌在Amp浓度为50ug/mL时就不生长.分别提取的基因组后进行酶切分析、海因酶基因的扩增、RAPD、ERIC-PCR等检测,两者均呈现不同的电泳图谱.菌株YZ-Ⅱ6的海因酶活性(0.72U/mL)高于出发菌株SS-ori(0.20U/mL),而N-氨甲酰基D-氨基酸酰氨水解酶活性(0.040U/mL)远远低于SS-ori菌(0.45U/mL).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也表明,SS-ori菌周生鞭毛,革兰氏反应呈阴性,YZ-Ⅱ6菌为极生单根鞭毛,革兰氏反应呈阴性.菌株YZ-Ⅱ6(0.5-0.6)×(2.0-3.0)um比菌株SS-ori(0.5-0.6)×(1.5-3.0)um个体稍大,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试验均呈阳性,而且两者都是氧化产酸.所以初步判定YZ-Ⅱ6菌为假单孢杆菌,而SS-ori菌为土壤农杆菌.最后通过16S rDNA序列扩增及分析说明YZ-Ⅱ6菌为Pseudomonas putia, SS-ori菌为Sinorhizobium sp.我们还利用PCR方法从菌株YZ-Ⅱ6基因组中克隆得到了海因酶的基因(1440bp),并构建了表达质粒pET3a-HDTase.重组子pET3a-HDTase在大肠杆菌BL21中培养并用IPTG(终浓度为1mM)诱导,海因酶不但获得可溶性表达,而且酶活可达4.08U/mL,比原始菌株YZ-Ⅱ6的海因酶活性提高了约6倍,最佳表达条件正在进一步实验中.

D-型氨基酸;生物转化;菌株SS-ori;菌株YZ-Ⅱ6;海因酶

山西大学

硕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袁静明;李卓玉

2003

中文

TQ920.1;Q939.1

39

2004-05-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