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542900

记忆一九五七——“反右”题材创作论

孔亮
山东大学
引用
该文以二十多年来"反右"题材创作的发展与流变过程为论述对象,重点考察"反右"事件在文学创作中由政治性事件向精神性事件转变的过程,并在不同时期文学创作的比较分析中把握"反右"题材创作发生的重要变化.第一部分为导言,对该文的论述对象和论述方式作出简要说明,并强调指出,当"一九五七年"与"反右"事件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不再只是一个孤立的时间年份,而成为一段具有独特意义内涵、包孕丰富的历史时空.第二部分着重对"反思文学"中的"反右"题材创作进行分析.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对"反右"运动的书写是从"政治性事件"的性质加以理解和阐释的.在话语立场上表现出对社会政治性话语的自觉认同和依附;在叙事过程中对"反右"运动的叙述同构于"文革叙事"之中,尚未生成具有独立意义内涵的历史时空;主人公的身份设置和形象表现则呈现多样化的复杂形态,"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还没有成为叙事的中心,自然也缺乏对这一群体性格的深入反思和生存空间的意义阐释.第二部分是对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右派作家"深入创作的考察."反思文学"落潮后,"反右"题材的创作一度归于沉寂,只有"右派作家"还在继续关注并延续着这一题材的创作.然而与"反思文学"时期相比他们的创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四部分是对世纪之交的"反右"题材创作的考察.从一系列作品的出版时间可以看出,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确实出现了又一次"反右"题材创作的高潮,值得深入分析.这种考察又是在两个方面的比较阅读中完成的.最后一部分为结语,简要阐述了文学对于"反右"事件的"记忆"其实也是同"遗忘"进行抗争的过程,这种抗争无疑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反右"题材;创作论;反思文学;政治性事件;右派作家;精神性事件;中国

山东大学

硕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

牛运清

2003

中文

I206.7

44

2004-04-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