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不同施氮条件下杂交稻的产量形成特点与氮肥利用率

陈永华
湖南农业大学
引用
为了明确不同施氮条件下对杂交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的影响,2002年在湖南长沙进行了氮肥试验.供试品种为两优培九和汕优63,主要结果如下:1.施氮量对杂交稻的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的影响十分明显.两优培九在0-240kg/hm<'2>施氮范围内,施氮量与产量呈单峰曲线,以180kg/hm<'2>施氮量处理的产量较高(10.7t/hm<'2>),在120-180kg/hm<'2>的施氮区间内增产效应最明显.汕优63在0-225kg/hm<'2>纯氮范围内,施氮量与产量也是单峰曲线,以120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7.84t/hm<'2>),以60-120kg/hm<'2>区间增产效应最明显.2.杂交稻对抽穗期源器官有特殊的要求,施氮明显影响后期光合产物的积累.较高的施氮量,能保证杂交稻达到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在抽穗期维持较高的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和单茎叶片重,有利于后期植株光合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防止早衰,促进光合产物的完全彻底转运,保持杂交稻的增产潜力.3.氮肥农学利用率(AE)在施氮量之间的变幅较大,而且不同品种之间也存在差异.两优培九以180kg/hm<'2>施氮量处理的最高达16.10,而240kg/hm<'2> 施量处理最低,仅为7.43,汕优63的氮肥农学利用率,随着施氮量增加而下降,以60kg/hm<'2>施氮量处理的最高达25.5,而24O/hm<'2>施氮量处最低仅为2.33.

杂交稻;氮肥用量;氮肥利用率

湖南农业大学

硕士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邹应斌

2003

中文

S511.06

23

2004-04-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