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504544

建国以来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探索

陈文新
河南大学
引用
建国以来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探索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对社会主义改造反思和六十年代经济调整过程中,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提出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允许"大集体"中存在"小自由",提出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新思路,试图突破传统的所有制教条,但后来认识上出现逆转未能成功.第二个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党对所有制结构的认识逐步深化,真正突破了苏联所有制模式,提出所有制结构的"主体补充论".第三个阶段是党的十五大,所有制理论取得飞跃的突破,提出所有制结构的"一主多元结构论",突破了"主体补充论"和单纯的机械"数量论",提出重新厘定公有制的内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上取得理论创新.第四个阶段是党的十六大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再次阐释,明确提出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探索给我们的启示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认识必须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同时选择什么样的所有制,应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是自发演进的,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探索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经济制度

河南大学

硕士

中共党史

马同增

2003

中文

F121.2

29

2004-04-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