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500849

CO气敏材料的制备及气敏性质与催化性质的研究

闫涛
北京化工大学
引用
我们以水解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纳米氧化铜粒子及复合氧化物.考察了沉淀剂浓度、阻聚剂浓度、反应温度、pH值及不同沉淀剂等因素对纳米氧化铜粒度和转化率的影响,总结出制备纳米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并用XRD、TEM、TG-DTA和二次粒度分布对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以氧化铜作为气敏元件的敏感材料,考察了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载体、焙烧温度、Cu负载量四个因素对气敏元件的灵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制备方法对气敏性质的影响不大;锆铈基氧化物的气敏性质较高,而Al<,2>O<,3>,SiO<,2>作载体时效果要差一些;焙烧温度在500℃时对CO具有最好的灵敏度;当负载在氧化铈载体上的氧化铜含量为12﹪时,对CO的气敏性质最高.另一方面,通过TPD(程序升温脱附)技术来研究氧化铜的吸脱附、催化性质,并计算出脱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考察了当铜的负载量变化时,负载在氧化铈载体上的氧化铜的吸脱附性能的改变,与负载在氧化铈载体上的氧化铜的气敏性质相比较,实验初步验证了气敏性质和催化性质基本具有线性平行关系.并从催化理论上对氧化铜的气敏机理进行解释,认为CO在氧化铜表面的化学吸附是氧化铜气敏材料的气敏性质产生的原因.

氧化铜;CO氧化;气敏性质;氧化铈;TPD;化学吸附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

工业催化

陈霭璠;罗瑞贤

2002

中文

TB381

65

2004-04-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