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447962

把心灵的痛楚变成文字——论白先勇的悲剧意识

丛坤赤
山东师范大学
引用
该论文力图以文化人格与悲剧意识的内在联系为契机,共分三部分来具体论述白先勇悲剧意识的特征,探讨其在中西文化冲突中的价值取向,并追索他那别致的审美情趣、审美心理和主体人格的形成原因及理论基础,以期由此触摸到他的性灵神韵,领悟和把握到他作品中所蕴涵的厚实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意味.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白先勇悲剧意识的表现形态和美感特征.第二部分写白先勇在哀怨、怅惘情绪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顾和对其前途命运的思考,着重对其小说的超越意义进行论述.第三部分从白先勇的出身经历、个性气质和创作原则等方面,探讨了他那忧郁、孤寂的创作风格和审美取向之所以形成的深层原因.结语部分揭示出白先勇小说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白先勇的创作特色无论对台湾文学来说,还是对整个世界华文文学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全球化浪潮面前,在现代化转型面前,白先勇以独特的个人话语和人文关怀重新树起了传统文化的大旗,捍卫了传统文化的精神,他纠正了早期“全盘西化”式的写作策略的偏颇,较好地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汇,为东西文化的交汇与应用提供了范例,也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突围提供了一种可能.因此,从悲剧意识的角度来具体阐释白先勇的创作特征并给其以历史的定位,正是该篇论文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所在.

白先勇;悲剧意识;审美形态

山东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王万森

2002

中文

I206.7

30

2004-04-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