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基于3D细胞共培养的微流体器官芯片骨病模型构建研究

闫玉菡
北京化工大学
引用
器官芯片是以微流控技术为基础,以构建模拟体内器官微环境为导向的微流体细胞培养装置。构建器官芯片体外模型相较于动物实验模型,在考察药物吸收、代谢以及毒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在药物筛选、药物开发、人工仿生微环境构建体外培养模型等方面应用广泛。器官芯片还具有低样品量、高通量和安全性强的优点。目前已有将多种器官芯片联合应用构成人体芯片的研究出现,其广泛的应用潜力已经得到很多研究人员的认可和重视。其中由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致残率较高,仍然是临床上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因此构建模拟体外骨微环境来研究疾病的病理过程、筛选有效治疗药物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研究中利用光刻技术得到微流体芯片模具,选择高聚物聚二甲基硅氧烷做为制作芯片平台的材料,在制备得到器官芯片的细胞培养平台上,选择人源骨微内皮细胞、人胚成纤维细胞和无机物羟基磷灰石三种骨组织的主要成分,进行芯片内“三培养”来构建芯片内的骨微血管结构。利用糖皮质激素处理芯片内构建的血管结构以构建体外激素性骨坏死模型。并通过此模型验证了人肿瘤坏死因子-α适配体与自行设计截短改进的适配体均对体外模拟骨坏死疾病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验证两个TNF-α适配体对激素损伤的血管作用,采用了高灵敏度且较为理想的动物体内血管影响实验-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影响实验,并得到与器官芯片结果一致的结论。

骨病模型;器官芯片;微流控技术;细胞培养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

药学

董益阳

2023

中文

R68;R-33

2023-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