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离子液体和低共熔溶剂对氯化氢的溶解行为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冯琳
北京化工大学
引用
氯化氢(HCl)是氯化反应的副产物,我国每年产生800多万吨,通常采用水吸收法生产低品位的盐酸。高纯HCl是大宗化学品的生产原料,工业上采用浓盐酸精馏工艺生产,存在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等问题。因此,研究HCl的新型高效分离工艺,是实现其资源化、高价值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离子液体(ILs)和低共熔溶剂(DESs)的HCl吸收-闪蒸解吸新工艺。目前,HCl气体在ILs和DES中的溶解度研究十分有限,对其溶解机制及热力学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研究ILs和DES对HCl的溶解行为及其构-效关系,对于理想吸收剂的设计和应用至关重要。本研究将拓展ILs和DES在气体分离中的新应用,推动离子液体体系分子热力学的研究以及HCl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ILs种类繁多,从中筛选出合适的溶剂对于HCl的吸收分离至关重要,为此,本文首先用COSMO-RS模型预测了HCl在450种ILs中的溶解度,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预测模型的适用性。系统研究了HCl在ILs中的溶解度及其随温度、压力和ILs结构的变化规律。获得了ILs结构与HCl溶解行为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与阳离子自由体积对溶解度的贡献相比,阴离子是影响HCl溶解行为的主导因素,调节阴离子的碱性及其取代基的数量可有效提高HCl的可逆溶解度。阴离子与HCl之间过强的氢键或酸碱作用,不利于HCl的解吸和溶剂的稳定。基于ILs的结构与HCl溶解行为的构-效关系,选取部分代表性的ILs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NMR)、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MD),揭示了HCl在不同ILs中溶解的微观机制,确定了溶液中HCl的存在形式和化学平衡。结果表明,HCl与非配位型ILs间以范德华作用为主,与配位型ILs间以氢键作用为主。具有中等碱度阴离子如Cl-的ILs更适合作为HCl的吸收剂。通过理论筛选并结合ILs的其它特性(成本、粘度、稳定性等),最终选择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BmimCl)为HCl吸收剂,测定了相应的溶解度数据。采用AspenPlus模拟比较评价了基于BmimCl和水吸收/解吸工艺的技术经济性。结果表明,基于BmimCl的HCl吸收/解吸工艺比水吸收工艺的能耗低16.1%,经济成本降低23.9%,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其次,本文选择氯化胆碱(ChCl)为氢键受体(HBA),设计合成了六种ChCl基DESs。研究了它们在不同温度、压力下对HCl的溶解行为,并分析了其自由体积、HBD结构、相互作用能及其与HCl溶解行为之间关系。研究了HCl溶解过程中DES理化性质的变化。分析了HCl在ChCl、HBD及其相应DESs中的溶解和解吸行为,推导了吸收过程的热力学模型(PCAM),明晰了物理和化学作用对溶解度的贡献。结合FT-IR、NMR以及DFT计算,提出了HCl在ChCl基DESs中的溶解机理。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ChCl-EG(1∶2)具有最低的粘度(~33.2mPa·s)和最大的可逆溶解度0.97mol/mol(0.403g/g),成本低、可逆性好,是一种潜在的HCl气体吸收剂。  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HCl的溶解度,选择碱性更强的BmimCl为HBA,设计合成了六种碱性不同的BmimCl基DESs。从结构、碱性、自由体积、分子间作用能和吸收焓等方面,研究了HCl在其中的溶解行为及其构-效关系。详细讨论了HCl溶解过程中各分子间相互作用与溶解相变的关系。通过FT-IR、NMR、DFT计算和MD模拟,阐明了HCl吸收和解吸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理和氢键网络的动态演化。结果表明,由于其较高的自由体积、合适的吸收焓、及组分间竞争性的氢键作用,BmimCl-TAA(硫代乙酰胺)(1∶1)具有最高的可逆溶解度1.76mol/mol(0.51g/g)。与BmimCl相比,HCl在BmimCl-TAA(1∶1)中的吸收焓降低了25%,可逆溶解度增加了50%。该结果进一步证明,与ILs相比,DES更适合做HCl吸收剂。研究结果对于合理设计高效的DES吸收剂具有指导意义。

氯化氢;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气体分离;溶解行为

北京化工大学

博士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孟洪

2023

中文

TQ124.42

2023-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