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民族地区新农合推广问题研究--以呼和浩特市L村为例

刘莹
北京化工大学
引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指由人民政府统一管理、指导、扶持,农牧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筹资,以大病统筹服务为主的农村健康互助的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首次进行了试点工作并于2004年在各省市自治区推广,经历了 20年的稳步发展,事实证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为人民办实事,真正解决人民就医贵问题的好制度,但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参合率低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制约了新农合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也不利于发挥制度优势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农民的自身权益。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引入呼和浩特市L村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访谈、问卷发放的方式调查呼和浩特市L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情况,通过赋值法定量分析新农合制度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推广现状。分析发现呼和浩特市L村新农合制度的影响因素,剖析推广运行中实际存在的民族医药文化差异、推广语言不互通、个人缴费金额占比收入比重过大及基层医疗水平较差、门诊报销比例低的问题。基于分析发现的如上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应的改进建议,如尊重文化差异,增加基层蒙医新农合定点医院门诊、培养文化语言互通医药专精人才、科学地合理制定农牧民个人缴费标准、全面提升基层健康管理水平、适当扩大蒙医门诊报销比例,以期能够为呼和浩特市L村以及同类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提升新农合推广效果,提高新农合参合率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启发。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政策推广;文化差异;基层门诊;缴费标准;报销比例;少数民族地区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

公共管理

刘峰;洪智华

2023

中文

R197.1

2023-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