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20世纪30年代农村破产题材小说研究

黄静怡
四川师范大学
引用
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国出现城乡经济普遍破产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引起了小说家们的普遍关注,他们开始以经济破产作为题材进行创作,更有一部分作家将目光投向农村,农村破产题材小说应运而生。本文主要选取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农村破产题材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导致农村经济破产的时代根源的基础上,通过文本细读等方式,探究农村破产题材小说的表现内容、形象类型与艺术呈现,并总结出其不同于以往农村题材小说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对农村题材的深化与拓展以及对左翼文学的突破与丰富上,而且小说中蕴含的文学现实关怀意识,又体现了作家对20世纪20年代乡土文学的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这些思考共同构成了 20世纪30年代农村破产题材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和文学价值。  本论文共由七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界定本文的研究范围,然后重点整理国内关于20世纪30年代农村破产题材小说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意义、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对20世纪30年代农村破产题材小说的概念进行定义,并分析导致农村经济破产的时代根源。主要包括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和经济侵略以及中国近代社会的内部反作用力三个方面。  第三部分通过文本细读,分析20世纪30年代农村破产题材小说的主要表现内容。主要从凋敝的农村经济、扭曲异化的人性和深切的乡土情结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展现农民在农村经济破产后生活的情状与性格的变化,并在具体的小说文本中发掘其中独特的乡土魅力。  第四部分分析20世纪30年代农村破产题材小说的人物类型。其中主要包括老一代农民形象、青年一代农民形象和地主乡绅形象三个类别,并根据他们各自性格与命运的不同,具体分为:落后愚昧的“老户枢”、成长壮大的“新希望”、进退无路的“盲流子”、淡薄冷漠的“推磨鬼”四类农民形象以及贪婪无度的“周扒皮”和走向没落的“百足虫”两类地主乡绅形象。  第五部分分析20世纪30年代农村破产题材小说的艺术呈现,包括清晰明了的叙事模式,“速写”的小说体式、细腻详实的心理描写以及生动朴实的语言风格四大方面,分析它们在文本中的呈现方式。  第六部分重点阐述20世纪30年代农村破产题材小说的文学史意义,探讨20世纪30年代农村破产题材小说的文学价值。其中包括农村题材的深化与拓展、文学关怀的继承与发扬以及左翼文学的突破与丰富三个方面。  第七部分结语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20世纪30年代农村破产题材小说做出评价与总结。

农村破产题材小说;表现内容;形象类型;艺术呈现

四川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

赵亚宏

2023

中文

I207.4

2023-08-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