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儿童在园时间体验研究

郭姗
四川师范大学
引用
时间是人存在的重要方式。对儿童而言,在园时间体验不仅是儿童的生活体验,更是儿童对自己生命的体验。儿童通过在园时间体验认识客观世界,也在其中感受自己的生命节奏和发展自我。但现实中,幼儿园时间的结构化、组织化和标准化使得儿童的在园时间体验浅表化、客体化和机械化,导致儿童在园时间的主体性缺失,时间对于儿童生命的意义被扼制。与此同时,由于对儿童在园时间体验的意义认识不清晰、不准确,幼儿园往往将儿童在园时间视为儿童完成社会期待的工具,也视为儿童实现未来个人价值的工具,从而忽视和弱化了在园时间对于儿童生命的意义。  因此,为充分揭示儿童的在园时间体验,本研究将深描、归纳和解构儿童的在园时间体验,并提出三个层层递进的子问题。(1)描述性问题:儿童在园时间的体验现状是什么?(2)探究性问题:儿童在园时间体验的现实本质是什么?(3)阐释性问题:儿童在园时间体验的经历过程是什么?对儿童造成了什么影响?这种影响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为此,本研究以将儿童视为研究主体的“生活世界理论”和“新童年社会学”为理论基础,在方法论层面上借鉴教育现象学,并同时使用马赛克研究方法作为方法论。具体采用观察、时钟印章画、儿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儿童在园时间体验进行研究。  现实图景部分,研究者首先分别对儿童的生活时间体验、游戏时间体验、学习时间体验和过渡时间体验的现状进行观察,然后再通过时钟印章画引谈的方式对儿童进行访谈,从整体上了解儿童在园时间体验的实况。该部分内容回答了本研究的描述性问题:儿童对不同类型时间的体验并不完全相同,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整体上来看是复杂与多变的。具体来看,儿童既体验到社会时间规则的约束,也体验到生命对自主时间的渴望。由于幼儿园时间结构的复杂与多变,儿童还时常体验到两种时间的交织与变换,以及由此产生面对时间的被动和不安。  现实本质研究部分,研究者对儿童在园时间体验现状进行更进一步的归纳分析。该部分内容回答了本研究的探究性问题:儿童体验的幼儿园时间的现实本质为“时间是权力的载体” “时间的核心属性是集体”以及“时间是一种资源”。儿童的在园时间体验包含儿童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儿童对社会价值的体验,既是儿童彰显自我,建构生命意义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理解社会规则,从个体走向社会,建构个体价值的主要方式。  经历过程及影响部分,本研究采用“生活世界理论”从身体性、空间性、关系性和物质性维度对儿童在园时间体验的经历过程进行解释。该部分内容回答了本研究的第一个阐释性问题:儿童的在园时间体验充分反映了儿童的在园生活,并为儿童提供建构生命意义的“原材料”。儿童通过对这些“原材料”的理解与回应来建构自己的生命意义。此外,本研究也发现两个问题:1.儿童体验到幼儿园时间是权力的载体,体验到幼儿园时间的核心属性是集体,体验到时间是一种资源,实质上体验的是一种过于理性化的生活,忽视了儿童本身的生命过程,损害了儿童主动确立生命意义的权利。2.这种工具主义的生活过度强调了现代社会的理性主义,促使儿童建构一种理性主义之下的生命意义,从而加大了让儿童逐渐成为异化的标准成人的风险。  影响的成因分析部分,本研究采用“新童年社会学”理论的“社会结构化的儿童”“部落儿童” “社会建构的儿童”和“少数群体儿童”等四种研究模式对在园时间体验对儿童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该部分内容回答了本研究的第二个阐释性问题:儿童的在园时间体验是儿童和社会共同建构的,但从建构地位和建构深度来看儿童均属于弱势的一方。并且,儿童的在园时间体验中的生命意义体验与社会价值体验出现互悖,且个体生命意义体验被社会价值体验所压制。  在教育理解与回应部分,本研究指出:儿童在园时间体验的生命意义体验与社会价值体验之间具有从互悖走向调和的基础。这个基础分为三个方面:其一,师生首先作为本体的人的存在,然后才是功能性的师生的存在。因此,师生对于在园时间的体验可能不一致,但对时间意义的追寻确有共通之处。其二,在园时间是教师的“责任时间”,调和儿童的生命意义体验与社会价值体验是教师的责任追求。其三,从个体和社会的关系来看,儿童并不是单纯的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社会人。儿童的个人幸福需要在时间中做到生命意义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种统一也要求幼儿园教育为儿童创造平衡自己在时间中的生命意义体验与社会价值体验的机会。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我们可以从中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做出调和的实践回应:  中观层面上,幼儿园应该重塑教育时间价值取向,将幼儿园教育时间视为自主的、个性的、开放的时间;幼儿园应该平衡幼儿园中的体验时间和功能时间,营造以人为尺度、以事为核心、以儿童成长为目的的有生命体验感的时间文化,同时打破圈层时间、削弱分秒权威、弱化管理控制来建构功能适度的时间运行规则。  微观层面上,教师应该在时间价值观上从工具取向走向本体取向,尊重儿童生命成长的自然节奏以及节奏的差异性;在时间情感上教师应该和儿童从冲突走向共享,教师应该与自己的“当下”产生共鸣,并“享受”儿童的当下;在时间实践上教师也应该从控制儿童时间走向给予儿童时间自主,应该理解时间管理中的权力、责任与自主的关系,应该关注时间实践中的偶然性和情境性。

儿童教育;在园时间体验;生活世界理论;新童年社会学

四川师范大学

博士

教育学

鄢超云

2023

中文

G612

2023-08-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