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小影壁,大社会:邢台M村民居影壁的民俗学研究

张延杰
山东大学
引用
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社会以农业为主要生计,中国民众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中形成了安土重迁的性格特点,也形成了格外重视居住建筑的的思想观念。为了能够居住得更加舒心,自古至今的中国民众总在思考和尝试着改善居住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和物质互相作用,建筑不可避免地与社会文化相结合,发展出繁复多元的外形样式和装饰风格,也逐渐成为文化的承载物和外显者。  前人对影壁的相关论述多为建筑学科角度的数据测量和美学角度的审美分析,从民俗学角度入手观察民众人际行为以及心理观念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以影壁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深入邢台具体村落社区的方式,采用观察、访谈、记录的田野作业方法,结合地方资料和其他文献,运用民俗学的方法,试图跳出单纯的物的角度的观察,探究影壁背后蕴含的人际关系以及地方性文化和民众观念。  影壁是起屏障作用的墙壁,是邢台地区常见的一种民居建筑元素,以多样的形式广泛存在于村落民众生活中。作为民居广泛使用的小品建筑元素,影壁以院落大门为参照,依据环境、方位以及主家身份等各种条件选择位置、形制和装饰,它涉及到村落民众对于身份区别的认知、对于神灵的信仰以及对于家庭的重视,它的产生和发展包含着历史结晶的传统文化要素,也在与社会文化的交流中逐渐具有地域及时代特色。首先,影壁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还表现为对于人际关系的联络,主家在建造影壁时与外界建立联系,从选址到建造、装饰,都在无形中建构和维持着亲缘、业缘和地缘关系。其次,影壁包含着村落民众对于身份认同及区分的观念,儒家文化提倡礼乐,讲究阶级尊卑,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儒家文化中的等级区分具体到影壁建筑之上表现为位置安排、规模大小和装饰图案的选择等等,通过观察使用细节以及对比民众对使用者的态度,可以清晰地知晓民众崇文尚武的观念。再次,影壁承载着复杂的民众信仰,人类起初无力对抗残酷的自然环境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这种对天地自然的敬畏是人类早期的信仰,建筑经由历史走向现在,倾注了民众的信仰和期待。村落社会有着派别众多且杂糅共存的神灵崇拜观念,影壁通过供奉神灵以及使用相关纹饰将民众信仰观念和心理期待外化呈现,但无论何种信仰,都表达着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最后,它保持着中国儒家明伦理、血缘传承的观念传统,又在与地方文化观念的融合中互相调适,形成村落民众默认的家庭观念。家庭具有封闭围合的意义,身在其中的个体需要承担对应的责任,展示父慈子孝、夫妻相敬的和谐家庭氛围。

民居影壁;民俗学;人际行为;心理观念

山东大学

硕士

民俗学

王加华

2022

中文

TU-05

2022-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