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葡萄膜炎临床特征分析与房水IL--6、IL--10、IL--17及IFN--α表达的相关研究

胡秋明
广西医科大学
引用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部分进行论述:  临床研究部分  目的:探讨单、双眼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  方法:对2014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眼科住院治疗的178例(301眼)葡萄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78例(301眼)分成单眼(55例55眼)和双眼(123例246眼)葡萄膜炎组,分别观察:葡萄膜炎患者的构成情况和临床特点、诊断分类和相关病因、血清学和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  结果:(1)临床特点:单眼发病年龄42.21±22.49(0.58~82岁),双眼发病年龄36.65±15.63(5~76岁),单、双眼葡萄膜炎患者发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单眼发病患者男性31人(56.36%),女性24人(43.64%),双眼发病患者男性65人(52.85%),女性58人(47.15%),两组性别组成无显著差异;单眼发病时间1天到2年不等(85.67±169.51)天,双眼发病时间2天到4年不等(74.33±185.55)天两组发病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单眼发病患者治疗前患眼视力0.70(0.64)、健眼视力0.13(0.37),单眼葡萄膜炎患者双眼视力间有统计学差异,双眼发病患者治疗前右眼视力0.70(0.60)、左眼视力0.92(0.64),双眼葡萄膜炎患者双眼视力间无统计学差异;单眼发病患者中患眼眼压15(6.25)(4~87.99mmHg)、健眼眼压14(5.00)(7~21mmHg),双眼发病患者右眼眼压15(6.25)(7~61mmHg)、左眼眼压15(6.25)(6~69mmHg),眼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2)诊断分类:单眼葡萄膜炎中特发性葡萄膜炎28例(占比50.91%),虹膜睫状体炎14例(占比25.45%),肉芽肿性葡萄膜炎5例(9.09%),梅毒性葡萄膜炎2例(3.64%),视网膜血管炎2例(3.64%),Fuchs综合征1例(1.82%),眼内炎1例(1.82%),青睫综合征1例(1.82%),脉络膜血管炎1例(1.82%);双眼葡萄膜炎中Vogt-小柳原田病70例(56.91%),特发性葡萄膜炎39例(37.71%),肉芽肿性葡萄膜炎4例(3.25%),虹膜睫状体炎3例(2.44%),白塞病2例(1.63%),梅毒性葡萄膜炎2例(1.63%),CMV葡萄膜炎2例(1.63%),Fuchs综合征1例(0.81%)。(3)血清学及影像学:单眼发病患者中血沉升高6人(10.90%),HLA-B27阳性2人(3.64%),梅毒阳性2人(3.64%);双眼发病患者中血沉升高18人(14.63%),HLA-B27阳性2人(1.63%),梅毒阳性2人(1.63%),HIV阳性1人(0.81%),RF升高1人(0.81%),其余患者结果均正常。单眼葡萄膜炎患者OCT检查结果主要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增厚,双眼葡萄膜炎患者OCT检查结果以黄斑水肿和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为主;通过FFA检查发现,视网膜血管炎、梅毒性葡萄膜炎、白塞氏病、CMV性葡萄膜炎、Fuchs综合征等都出现视网膜血管渗漏或管壁着染,后葡萄膜炎期的VKH综合征FFA检查都表现出了特征性荧光改变,即早期点状高荧光点,晚期视网膜下荧光染料积存,有些呈现多湖样荧光积存;B超主要表现为玻璃体混浊、脉络膜增厚、视网膜脱离(渗出性)、玻璃体机化等,其中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主要为双眼葡萄膜炎患者。(4)治疗情况:单眼葡萄膜炎发病患者经过治疗后视力提高32眼(占比64%),视力不变13眼(占比26%),视力下降5眼(占比10%),单眼葡萄膜炎患者治疗前后患眼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双眼葡萄膜炎发病患者经过治疗后视力提高219眼(占比93%),视力不变18眼(占比5%),视力下降5眼(占比2%),其中右眼视力0.22(0.30),左眼视力0.30(0.24),双眼视力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双眼视力均有显著提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单眼发病的患眼治疗后视力变化程度与双眼发病的视力变化程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4),双眼葡萄膜炎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提高程度更大。病程(发病至就诊时间)≤7天(短病程)就接受治疗的葡萄膜炎患者治疗后视力优于病程>7天(长病程)才接受治疗的葡萄膜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8);短病程治疗后视力的改善程度(变化量)比长病程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程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糖皮质激素起始高剂量组(甲强龙≥240mg/天)葡萄膜炎患者治疗后视力优于低剂量组(甲强龙<240mg/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4);且高剂量组患者视力改善程度(变化量)较低剂量组患者改善程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  结论:本研究中单眼葡萄膜炎患者发病主要为特发性葡萄膜炎(占比50.91%),双眼葡萄膜炎患者发病主要为VKH(56.91%),大部分葡萄膜炎患者未找到明确病因;HLA-B27阳性主要出现在虹膜睫状体炎的病人,提示HLA-B27相关的葡萄膜炎可能容易出现前葡萄膜炎的表现;双眼葡萄膜炎治疗后视力改善情况较单眼葡萄膜炎治疗效果好,而在不同葡萄膜炎类型中,以VKH治疗后视力改善最佳;发病后尽快就诊治疗的(病程短)患者视力改善较好,糖皮质激素起始高剂量治疗的葡萄膜炎患者视力改善较好,提示针对葡萄膜炎患者的治疗应及时尽早治疗,且起始应给予足够的激素治疗量,才能更有益于患者视力的提高。  实验研究部分  目的:探究单眼与双眼葡萄膜炎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IL-6、IL-10、IL-17和IFN-α浓度的差异。  方法:通过前房穿刺取液的方式分别收集单眼与双眼发病的葡萄膜炎患者房水和对照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房水,用免疫酶联吸附测定技术(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各患者房水中IL-6、IL-10、IL-17和IFN-α的浓度。比较各组间细胞因子浓度的差异,分析各细胞因子间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1例葡萄膜炎患者(单眼发病17例,双眼发病24例)和对照组34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利用ELISA检测房水标本,检测结果显示白内障组房水IL-6浓度为17.63±16.65pg/m1,IL-10浓度为0.0001±0.0006pg/ml,IL-17A浓度为2.07±3.44pg/ml;单眼发病患者中,房水IL-6浓度为3061.30±6048pg/ml,IL-10浓度为1.39±2.65pg/m1,IL-17A浓度为14.43±28.74pg/ml;双眼发病患者中,房水IL-6浓度为3294.05±10634pg/ml,IL-10浓度为9.40±18.75pg/ml,IL-17A浓度为14.04±16.50pg/ml。除一名对照组患者房水中IFN-α的浓度为206.3pg/ml,其余患者房水中均未检出IFN-α。Spearman相关性检验提示,对照组患者房水中的IL-6和IL-17A表达水平具有微弱的正相关(r2=0.19,P=0.011);单眼发病的葡萄膜炎患者房水中的IL-10和IL-17A表达水平存在微弱的正相关(r2=0.35,P=0.015)。单眼和双眼发病葡萄膜炎患者房水IL-6、IL-10和IL-17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双眼葡萄膜炎患者房水IL-10的浓度显著高于单眼发病组(P<0.05)。葡萄膜炎组亚组分析显示,各因子在不同疾病中表达并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  结论:累及单眼或双眼的葡萄膜炎房水中IL-6、IL-10和IL-17A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细胞因子IL-6、IL-10和IL-17A参与了葡萄膜炎疾病的发生发展;所有葡萄膜炎患者房水中均未检出IFN-α表达,提示葡萄膜炎发病早期抑炎因子IFN-α的表达可能还未启动;双眼发病葡萄膜炎房水中IL-10的浓度显著高于单眼发病患者,IL-10的主要功能是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免疫负调控的作用,这与双眼葡萄膜炎治疗效果比单眼葡萄膜炎效果好有一定的关系(论文第一部分研究结果)。

单眼葡萄膜炎;双眼葡萄膜炎;临床特征;细胞因子;蛋白表达

广西医科大学

博士

眼科学

何剑峰

2021

中文

R773.9

2022-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