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世界遗产地旅游者遗产认同研究--以丝绸之路世界遗产(中国段)为例

原燕妮
郑州大学
引用
遗产作为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发挥着重要的认同功能。认同是一种归属情感和共同体意识,对于社会和民族的发展及个体的自我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认同之于遗产来说,不仅作为其功能而存在,更为遗产的保护、利用与传承提供了新的视角。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旅游者的文化身份日益凸显。已有学者的研究证实了遗产的认同功能,那么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的遗产认同是如何建构起来的、旅游者通过哪些维度表征遗产认同、旅游者的遗产认同是否存在群体差异,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社会认同理论与认同过程理论,选取丝绸之路世界遗产中国段为案例地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通过对50位旅游者的访谈文本和409份遗产认同调查问卷的深入分析,对旅游者遗产认同进行研究,探索旅游语境下旅游者遗产认同的形成过程、表征维度及群体差异,进而从旅游者认同视角为遗产旅游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本研究的结果为:(1)旅游者身份转换的偶然性和遗产承载集体记忆的必然性是旅游者遗产认同建构的必要条件。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视角对遗产认同进行溯源发现,遗产能够给旅游者怀旧感,可以弥补旅游者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缺失。同时,集体记忆是遗产认同形成的根源,在共同记忆的作用下,旅游者寻找着自身与遗产、自身与民族间的联系,进行着自我身份的定位。(2)旅游者遗产认同的形成是社会过程及个体建构过程的统一。旅游者遗产认同形成的社会过程指的是以社会表征为基础的遗产文化意义再生产及遗产编排叙事,这一社会建构过程的实现主要通过两大主体:经济驱动下的利益主体及情感驱动下的非利益主体。旅游者遗产认同的个体建构过程是旅游者在与各种遗产叙事的互动中,对历史存在的内化、想象及评估,表现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对遗产信息、遗产符号的收集,通过体验的方式更新遗产认知,产生对历史存在的想象和遗产的意义“转码”,从而产生文化边界意识,将自我置于遗产及文化群体之中,寻找自我与群体共性并确认自我文化身份。(3)建构了旅游者遗产认同的理论模型。扎根于实地调研获取的旅游者访谈资料,通过开放式代码、语义关系和逻辑比较分析,确定了旅游者遗产认同表征的六大维度——遗产的历史认知、现实认知、遗产关联、遗产归属、遗产消费行为和遗产保护行为。(4)初步开发了旅游者遗产认同量表。遵循量表设计程序,依据文献源、实地源和网络源的资料研究,设计了旅游者遗产认同测量的初步构念,经过预调研和正式调研对量表进行修正,最终形成包含六个维度28个测项的旅游者遗产认同量表,且通过稳定性和效度检验。(5)旅游者的遗产认同不因性别不同而呈现显著的差异;年龄因素会对历史认知、消费行为两个维度产生影响;学历不同的旅游者在遗产历史认知、现实认知、遗产归属、消费行为四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6)旅行特征变量中,旅游动机与遗产属性相关的旅游者有着更高的遗产认同感;旅游时长对旅游者遗产认同的影响体现在认知及情感层面维度上;旅游经验对旅游者遗产认同的影响体现在认知层面、情感层面的表征维度及行为层面的旅游消费维度上。

丝绸之路;世界遗产;旅游者;遗产认同

郑州大学

硕士

旅游管理

王镜

2021

中文

F592.7

2021-10-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