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抗战词坛的战争书写

柴舒文
山东大学
引用
战争总以狂飙突进式的破坏力摧残人的身心,先辈将经历抗日战争的巨大痛苦一写入词,留下了读不尽的悲酸。抗战词坛中的“战争书写”记录了此时期外患日亟、社稷倾圮加给国民的创伤,而以至刚至大的勇气血性、自动自觉的民族精神发前人未发之语,以词搴旗拓路、以笔代戈杀敌,充分发挥了词体鼓吹宣传、凝聚人心的社会功能。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讨论抗战词坛为词体适应世运变迁而做的理论准备,整体表现为两条线索,一是出现鼓扬风骨峥嵘、沉郁悲慨的“稼轩风”,更激进者如卢前进一步提出创建“民族诗歌”,二是伴随晚清以来日益浩大的“词史”论调形成的一批记录时运盛衰与词人心境的爱国词成为抗战词坛可资鉴的典范,“词史”观念完全走入创作理念中,强调词具有反映社会现实和展现文人真实情感体验的双重功能,将词体推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发展词体的社会功能。第二章从内容角度比较抗战词坛的“战争书写”对历代战争题材的突破,突出表现在出现反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整体局势的词作;抗战词坛以词笔记录战争、叙写时事、议论世情,表现出与前代词作不同的直笔纪事、即时纪事的表意方式和激扬奔放、深刻沉厚的情感基调。第三章指出抗战词记录了当时战乱生态,战祸与流离是战争书写必须直面的现实惨况,抗战时期的词人将目光投射到兵燹扰攘、流离播迁的百姓生活中,展现民生疾苦、歌哭国无宁日,悲时悯世、格调沉郁之作大量出现,民生词、羁旅词两类题材对现实的关注程度、集中表现力度远远胜过前代。抗战时期,亡国灭种的家国忧患促使词人选择鼓吹抗战以救衰起弊,“破体”乃至粗豪叫嚣一流对词体品格的巨大破坏换来的则是成功发出时代强音。第四章即对此进行评价,抗战词坛有关战争书写在延续词体“旧风格”上确实是失败的,而在表现新材料和新意境方面则可以纳入近代文学改革运动中观察。  

现代词;抗战题材;战争书写;艺术特色

山东大学

硕士

中国古代文学

李开军

2021

中文

I207.23

2021-08-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