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特殊亚型(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病理特征研究

荣璐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引用
第一部分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是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一种罕见的特殊亚型,是具有不等量肉瘤样梭形细胞成分的鳞状细胞癌。由于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发病率低,目前大多数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的研究都是个案报道,关于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尚不清楚。本研究系统探讨了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  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8年8月间术前未经新辅助治疗的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病例5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存档蜡块及病理切片,复阅病理切片,查阅、整理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肿瘤部位、大体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是否有蒂、肿瘤厚度、T分期、N分期、脉管瘤栓、神经侵犯、是否存在异源性成分、梭形细胞成分比例、是否有坏死、是否存在异时性远处转移及异时性淋巴结转移等,另外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129例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BSCC)病例和2010年1月-2013年12月549例低分化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与56例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病例进行对比分析。随访56例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对预后进行分析。对56例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进行AE1/AE3、p40、Vimentin、p53、INI1、BRG1等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在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对其中12例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病例分别显微切割普通/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成分和梭形细胞成分,提取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其分子克隆关系。  结果: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主要发生于有吸烟史或饮酒史的男性,且多位于食管中下段。与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和低分化食管鳞状细胞癌相比,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主要呈腔内型生长方式(66.1%),T1期所占比例较高(53.6%),脉管瘤栓发生率较低(10.7%)。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中的癌成分为普通鳞状细胞癌成分有35例(62.5%),含有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成分有21例(37.5%),其中14例为普通鳞状细胞癌成分、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成分和梭形细胞成分合并存在。肿瘤中梭形细胞成分所占比例的中位值为60%(10%-90%)。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4.6%(25/56),且淋巴结转移成分中普通/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成分比例较高。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的异时性远处转移率为17.9%,其中T1期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异时性远处转移率为20.0%。生存分析显示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5年总生存率为63.4%。T1a期的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的5年总生存率为75%,T1b期的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5年总生存率为80.8%。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及梭形细胞成分比例(<60%)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有显著性相关,T分期、N分期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有显著性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梭形细胞成分比例(<60%)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T分期是DFS的独立预后因素。  在56例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中,普通/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成分Vimentin的阳性率为32.1%(18/56);梭形细胞成分AE1/AE3的阳性率为46.4%(26/56),p40的阳性率为33.9%(19/56);p53在普通/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成分和梭形细胞成分间表达的一致率为100%,73.2%(41/56)的病例p53呈突变型表达方式,其中39.3%(22/56)的病例呈错义突变型表达方式,33.9%(19/56)的病例呈无义突变型表达方式;普通/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成分和梭形细胞成分均表现为INI1和BRG1的强阳性表达,阳性率均为100%(56/56)。AE1/AE3表达与肿瘤大体类型有显著性相关,p40表达与肿瘤有无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成分有显著性相关,p5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性相关。p53呈突变型表达方式的患者OS较短,预后较差。AE1/AE3、p40、Vimentin表达与预后均无显著性相关。  选取了12例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其中2例因DNA质量问题未纳入分析,最终共有10例纳入了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其中5例双相性成分为普通鳞状细胞癌成分和梭形细胞成分,5例为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成分和梭形细胞成分。分析结果提示普通/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成分和梭形细胞成分可能为同一克隆起源。对于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分析结果提示淋巴结转移的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成分与肿瘤原发部位的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成分和梭形细胞成分可能为同一克隆起源。  结论:1.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以腔内型生长方式为主,T1期比例较高,脉管瘤栓发生率较低,预后较好。2.T1期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患者异时性远处转移率较高。3.在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中,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梭形细胞成分比例(<60%)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T分期是DFS的独立预后因素。4.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的普通/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成分和梭形细胞成分可能为同一克隆起源。5.p53呈突变型表达方式的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患者OS较短,预后较差。  第二部分食管鳞状细胞癌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在中国,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食管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尽管现在诊断及治疗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ESCC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HER2相关的靶向治疗在乳腺癌、胃癌等肿瘤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然而目前关于HER2在ESCC中的表达情况研究较少。本研究针对HER2在中国人群ESC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基因扩增情况进行了大样本量的分析。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行食管癌根治术的连续的ESCC病例862例,患者术前均未进行新辅助治疗。收集病例的存档蜡块及病理切片,复阅病理切片,查阅、整理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脉管瘤栓、神经侵犯、T分期、N分期、M分期、TNM分期等,首先运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的方法对HER2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本研究从862例中挑选出65例与2008年1月-2009年5月104例ESCC病例共同构建组织芯片,对组织芯片进行双色银染原位杂交(Dual-color in situ hybridization,DISH)检测,从而评估HER2的基因扩增情况。  结果:在862例ESCC病例中HER2过表达(3+)的有13例,占1.5%,HER2不确定表达(2+)的有52例,占6.0%,HER2表达与性别有显著性相关(P=0.029)。对169例ESCC病例构建的组织芯片进行了DISH检测,169例ESCC病例包括了从862例中挑选出的65例ESCC病例(52例HER2不确定表达(2+)的病例和13例HER2过表达(3+)的病例)以及2008年1月-2009年5月的104例ESCC病例(1例HER2过表达(3+)的病例,3例HER2不确定表达(2+)的病例,100例HER2阴性表达(1+/0)的病例)。结果显示14例HER2过表达(3+)的病例均显示HER2基因的扩增,18.2%(10/55)HER2不确定表达(2+)的病例显示HER2基因的扩增,100例HER2阴性表达(1+/0)的病例均未显示HER2基因的扩增,HER2基因扩增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性相关。结合免疫组化检测的结果以及DISH检测的结果发现862例中有23例(2.7%)为HER2阳性(IHC3+/IHC2+且ISH+),284例(32.9%)为HER2低表达(IHC2+/IHC1+且ISH-或IHC1+且ISH未检测)。HER2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DISH检测结果有高度的一致性(100%)。  结论:1.中国ESCC患者HER2过表达率为1.5%。2.HER2过表达(3+)的病例均显示HER2基因的扩增。3.18.2%的HER2不确定表达(2+)的病例显示HER2基因的扩增。4.结合HER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及DISH检测结果发现ESCC患者的HER2阳性率为2.7%,HER2低表达率为32.9%。5.HER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DISH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这些研究结果为ESCC未来的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为其他部位的鳞癌提供了潜在的研究方向。

食管鳞状细胞癌;HER2;双色银染原位杂交;临床病理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博士

肿瘤学(病理)

吕宁

2020

中文

R735.1

2021-06-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